因为不太愿意食饭的时候看《行尸走肉》,所以,我选择了看《黑镜子》。三部独立风格独立情节的片子,却同时嘲讽着社会的日益趋势,毫无留力。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集《国歌》(The National Anthem) 。短短42分钟的时间没有任何让人喘息的余地,巧妙的从王室,群众,媒体三个方面将局势逼上了一个不能逆转的地步。它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从铺垫-转折-高潮-结尾四部分填奏成了一部很完整的曲子。

《出埃及记》里面有一句话说过,“当一件事情荒诞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人相信了,但是,它确实存在”从刚开始五分之四的人支撑首相不接受条件,到后来断手指的视频发布变成五分之四的群众认为首相应该接受条件。那就是人们同情弱者,但是也更同情更弱者的具体表现。

群众的意向,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大部分的人无法理智分析而做出直觉行为的时候,其实这股蚂蚁般的塌沙力量也是相当可怕的,再者是争相报道的媒体。承载着各国各人个样的渠道,如果不辨是非,只为了自身利益抢先报道虚像,那事情的发展也会变得相当可怕。像《出埃及记》一样,有时候不在意的以为没有威胁性的小人物,其实却有主宰着大趋向的能力。

直到后来看第二次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第三集《你的全部历史》(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才是一部运用了很多细节位,经得起推敲的短片电影。

再看第一次的时候,它就是一部很有逻辑的侦探类剧情片,男主人公一直的眼神表情跟行为的变化,再到女主人公被一次次发现秘密以后的逃避跟掩饰。他所有的视频推理都是非常的顺理成章的,逻辑推理成为了第一次看片的重点。像硬盘一样的记忆存储确实有非常好的作用,能避免忘记别人的尴尬,也能抽取回味曾经的美好。只是存在脑海里面的记忆永远比实实在在记录清晰的记忆要好很多。经过自己视觉跟心情筛选过以后的记忆片段,绝对不会出现在回味的当中突然看到另一种真相的可怕情景。已经成为了情绪奴隶的人更进一步变成了被记忆控制的玩物,真的会连奋力抵抗的能力都没有。

就是因为我们的记忆都不会很真实,所以幸福的记忆才会让我们更加懂得什么是珍惜,也是那些曾经的痛苦让自己的身心慢慢的坚韧起来。

有时候,主观臆造也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因为客观存在更是有着它无法逆转的无情性。

而第二次看,就会很清晰的看到导演将所有细节位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的条理性。第二次看会更留意男主人公注意力的转变,以及被用作线索的记忆的原图呈现。其实即使不看第二次也会觉得第一次已经顺理成章的破了案。但是看第二次才会发现导演的用心已经细布在每一个场合,即使是后来不会用作记忆线索的片段。那种感觉,就是走进了一个棋局,即使注意力只在竞争最激烈的部分,但是周围的布局早已排得妥妥当当。

越看,只会越有把味的感觉,禁得起任何一个细微表情变化的推敲。

其实《1500万的价值》(Fifteen Million Merits) 是我感受到最贴合现状的一集,只是它平铺直叙确实没有让我很深刻的地方,唯独几个对比的隐喻却做得相当明显而显浅。每一个刚开始都有着梦想有着憧憬的人,往后日复一日的沦为打工的机器,后来丧失了原先的活力跟朝气。努力的工作着,却仅仅是成为上层社会的玩偶跟消遣。

于是有人反抗,有人坚持要踏上想要的舞台。但是终于站上了舞台才发现,这份早已包装妥当的礼物,其实只是另一个更大的坟场,埋葬了自己真正的意愿。不过男主人工最后的妥协,确实让我有点意外的,只是前后的对比却能让人感受到,其实,尝过了肉的滋味以后,是很难再去抵抗什么的。

我们最后是为了什么而奋力踩着单车?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还是,为了娱乐其他人?



黑镜 第一季Black Mirror(2011)

又名:黑镜子 第一季

主演:罗里·金尼尔 / 鲁伯特·艾弗雷特 / 丹尼尔·卡卢亚 / 托比·凯贝尔 / 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 艾伦·里奇 / 保罗·帕波维尔 / 汤姆·库伦 / 

导演:Otto Bathurst / 尤洛斯·林 / Brian Welsh / 编剧:查理·布鲁克 Charlie Brooker/Jesse Armstrong/Kanak Huq

黑镜 第一季相关影评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