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一季的第二集以男主角Bing起床作为开头,四面显示屏虚假的欣欣向荣提示了这个世界的不同寻常——人们与屏幕交互变得轻而易举且家常便饭。这一切看似是媒介技术大幅度的向好发展,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但影片逐步赤裸裸地揭示这个世界的残酷。

Bing和其他通过踩自行车获取积分的人,形成了一个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常用以讨论电视媒介的“观看阶级”,他们拥有着观看阶级的双重属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电影中,观看阶级的生产性被具象化了,他们需要不断地踩踏自行车以创造价值,而这一价值又被行业巨头拿去生产那些节目;同时,他们在生产的同时又在消费着那些电子游戏、节目等。

而在电影世界里观看阶级受到更为明显的剥削,当他们的生产能力(踩自行车的体力)下降后,会降格成为带黄帽子的清扫工——清扫工会成为枪击游戏中被痛击的“敌人”,在现实中踩踏自行车的人也将他们视为低等的对象,“黄帽子”受被剥削者的剥削;而观看阶级关闭显示屏广告的方式只有贡献出自己的积分这一种,闭上眼睛是不被允许的,媒介入侵到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入场券”几乎是观看阶级改变自身地位的唯一机会,但毕竟真正选择电子大屏播放什么的是电视台与广告商,小如候场时的顺序安排、大如个人命运的走向全都由他们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Abi的失败是必然的。电视台与广告的思想控制也在黑镜塑造的世界中达到极致,观众的声音完全是由评委(电视台)引领的,评委说美便是赞叹声,评委说不行便是嘘声。节目也并不是因为观众的需要而产生的,电视台的首要任务是保障自身的利益。

影片的大半部分给人的感觉像那部反乌托邦作品《美妙的新世界》,催眠app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那句“六万两千四百次的重复便造就了一个真理”。Bing厌倦、反抗这个世界的虚拟和不公,在他将Abi亲手送进节目选拔而Abi却被选去当色情片女主而非歌手时,这一情绪达到顶峰。他之后在节目中高呼“反抗宣言”,这使得故事走向高潮,又急速衰落——本用于自杀的玻璃片,最后讽刺地成为了新电视栏目的表演工具。这也证明了,电视台为自身利益服务,可以有效地防范批评声音的出现——只需要把批评声音娱乐化,给批评声音以地位即可——这一世界体系便这样被固定下来,踏自行车的,依然在踏自行车。



黑镜 第一季Black Mirror(2011)

又名:黑镜子 第一季

主演:罗里·金奈尔 Rory Kinnear/鲁伯特·艾弗雷特 Rupert Everett/丹尼尔·卡卢亚 Daniel Kaluuya/托比·凯贝尔 Toby Kebbell/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Jessica Brown-Findlay/艾伦·里奇 Allen Leech/保罗·帕波维尔 Paul Popplewell/汤姆·库伦 Tom Cullen

导演:Otto Bathurst/Euros Lyn/Brian Welsh编剧:查理·布鲁克 Charlie Brooker/Jesse Armstrong/Kanak Huq

黑镜 第一季相关影评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