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此前中国内地的桥梁设计使用寿命都不超过100年),这座大桥还将在中国“一国两制”下三地紧密联系的象征。这座大桥不仅是在地理上把三地连接起来,更是将我们多少年来创造的优势的东西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技术】
建造港珠澳大桥在历史维度上是没有可复制性的,这项工程完成后传承下去的是一种方法,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论才是在历史的土木工程界价值巨大的。
1949年起,前苏联的工程技术为新中国的基础设施 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1983年,对于伶仃洋上建造大桥的讨论就已浮出水面。2009年12月破土动工,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22.9公里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公里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总用钢量高达40万吨,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港珠澳大桥所在的伶仃洋台风多发,全年遭受6级以上强风的天气接近200天,设计桥梁必须抵御16级台风和8级地震。伶仃洋上每天有超过4000艘船只穿梭往来。临近的香港机场上空更是航线密集,航班昼夜不息。既不能影响海运船只,也不能影响香港澳门机场的航班。人们最大的担心就是港珠澳大桥会像一道钢筋混凝土的墙壁,阻断伶仃洋上利润丰厚的黄金海运航线。为此,工程师们在国内首开先例,为大桥设计了一段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深处超过40米。这样即便是三十万吨的巨轮,也能够顺利通过。
传统的不锈钢钢材虽不易腐蚀,但要用在低氧高盐度的海洋环境中并不保险。双相不锈钢钢筋比普通不锈钢钢筋高,但是之前全部依赖进口,价格非常高。为此,太原钢铁厂迎难而上,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不锈钢钢筋被用于大桥的承台、塔座及墩身等多个部位,用量超过8200吨,这是中国建桥历史上双相不锈钢钢筋首次大批量化应用。太钢表示,从研究和开发角度,他们很久前就具备了这种生产的能力。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现在的市场经济,对于这种企业来说,最大的差别就是依照订单来生产。(言外之意,他们早有这种生产能力,只是没有这种需求的订单来)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技术突破并不局限于它采用的不锈钢筋实现了自主研发和标准的提升,在桥梁、人工岛和隧道建设领域获得的专利超过1000项,达到世界级水平。
【文化】
“珠联璧合”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桥—岛—隧”桥把岛串在一起,更象征着港珠澳大桥像一根银线紧紧的将港珠澳三地串在了一起。
【环境】
环境保护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课题。在伶仃洋生活着的2000多头中华白海豚,是香港回归中国的吉祥物,2003年在这片海域成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必须要在施工中融入环境可持续理念。
【经济】
对于珠海,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对珠三角西岸的经济会有一个很大的带动。
对于澳门,澳门原先的民生用品大部分从大陆进口,一部分通过澳门机场从国外进口,另外一部分从香港走海路过来澳门,目前从香港过来澳门的运输渠道只有海运,转运需要一天左右,港珠澳大桥通成后,港澳连接只需要30分钟,对时间性要求比较高的货物的流通比如食品、冷冻的食材、电商的货物,就提供了更快的通道。也促进了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促进澳门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促进内地企业更好的引进来,走出去。
虽然珠三角的面积还不到全中国的百分之一,这里却贡献了全中国GDP的十分之一以上。

港珠澳大桥(2017)

又名:Zhuhai-Macao Bridge

主演:林鸣/苏权科

导演:闫东 Dong Yan编剧:阎晶明/邓武 Wu Deng

港珠澳大桥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