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道具

1、枪
陈升和他的弟弟谈话时,边聊边摆弄手里的玩具枪。虽然这种打气球的游戏在县城很常见,但在这里,这两把手枪暗示陈升和弟弟的关系很僵,甚至有点剑拔弩张。后来,这兄弟俩还为卫卫的抚养问题差点大打出手。
[img=1:L][/img]


2、火车
火车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有厚重感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火车在片中多次出现,其中有一次是出现在墙上:用投影显现的火车。火车的运动通常跟时间的流逝有关,它的出现,开始把电影引向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向,因为这辆火车既像是现实存在的,又像虚无的,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混沌感觉,如同陈升做的那个梦一样。
[img=2:L][/img]


3、电风扇
电影当中出现了很多会旋转的东西,比如电风扇,比如那个通过180度旋转从货车上下来的铲车,甚至电影的镜头也会旋转,比如陈升的弟弟走进台球厅的那个镜头,镜头就跟着他来了个原地旋转。旋转的所产生的晕眩感和疏离感,正是导演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它酝酿出的一种情绪,一种需要导演传递出来、观众主动迎合的情绪。

4、鱼
俗话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电影里的鱼下场都很惨,不是被陈升的弟弟抓出来拿来喂食,就是被鱼贩子从鱼缸里捞出来卖掉,就连陈升都说:“冰箱里的鱼等我回来再吃。”作为片中唯一出现的非人类生物,鱼成为了人类的镜语象征物,人为探寻生的根源和目的走上旅程,而鱼却为了死亡活在水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引人深思。

5、车
除了上文提到的火车,电影里出现了不少的车。有摩托车,自行车,轿车等等。导演也很喜欢通过车上的后视镜,或者钱风挡玻璃来拍摄人物。车是工业化的产物,在黔东南的山区里,它显得与这里的原生态环境显得比较冲突。所以不论是轿车还是摩托车,都有些打不着火,就是对这种过度工业化所做的小小的嘲讽。
[img=3:L][/img]


6、表
这是最扣题的一个道具。有小孩子画在墙上的表,也有在汽车里出现的倒行的钟表和手表。毕赣就是想用这部电影表达对时间的理解和结构,片中陈升所经过的城镇,是一个时间“非线性”发展的奇特地方,所以这里的时间显得运动地很自由,这无关荒诞与否,仅仅是导演想要做的自我表达而已。
[img=4:L][/img]


一个长镜头
整个长镜头长达42分钟。镜头从陈升坐摩托车开始,一路跟拍他到邻村,然后在坐乐队的货车奔赴荡麦,到了荡麦他又遇见了摩托车小哥,然后两人坐在路边吃了碗凉粉,接下来镜头开始跟随摩托车小哥的朋友洋洋,坐船渡过河,到了对岸又过桥,接着镜头又进入一个理发店,陈升刚好理完发,他去看乐队演出,还演唱了一首歌《小茉莉》。唱完,又坐上摩托车出发了。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地完成,拍摄地点可谓非常多,这对于导演和演员是很大的考验。据说他们只拍了三遍就完成了。摄影是运用的斯坦尼康,使得运动比较平稳,但遗憾的是在镜头开始快速起步和停止时,有比较大的摇动,这也是难免的。但反倒为影片增加了迷幻的感觉。收音也是个大问题,可以看到演员们的衣服都比较宽松,应该是把胸麦别在腰上了吧。

这个长镜头针对的不是单一对象,而且像个顽皮的小孩,看见谁都跟着谁,甚至还出现跟着几个陌生人走了几段,至于洋洋,她是之前没有的角色,竟然也成了跟拍的主角。这种随意性,也增加了真实感。在这种形式感之下,是对时间的重新解构,比如陈升和摩托车小哥不可能那么快就吃完凉粉,陈升也不能那么快就理完发。这说明虽然长镜头体现的是时间的完整性,但是在完整镜头下却有着时间的“缺失”和“空白”,也就是说在这里时间是可以任意衔接和支配的。这种打破时间一元发展的做法,是影片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当然,在看似冗长的镜头里,导演也安排了不少有趣的细节,那首《小茉莉》就为影片增色不少。陈升磕磕绊绊的演唱也着实有趣。
[img=5:L][/img]
[img=6:L][/img]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路边野餐(2015)

又名:惶然录 / 铁锈之花 / Kaili Blues

上映日期:2016-07-15(中国大陆) / 2015-08-11(洛迦诺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陈永忠 Yongzhong Chen/谢理循 Lixun Xie/余世学 Shixue Yu/郭月 Yue Guo/赵达清 Daqing Zhao/罗飞扬 Feiyang Luo/曾帅 Shuai Zeng/秦光黔 Guangqian Qin/刘林艳 Linyan Liu/杨卓华 Zhuohua Yang/杨江船 Jiangchuan Yang/欧孟军 Mengjun Ou/吴得水 Deshui Wu/宋大成 Dacheng Song/廖冬凯 Dongkai Liao

导演:毕赣 Bi Gan编剧:毕赣 Bi Gan

路边野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