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从拍摄的技巧手法到电影元素的排列组合都借鉴了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风格。

片中角色独白时化用的抒情诗句,非线性叙事中穿插的梦境与回忆,静止画面中的氤氲雾气与水光山色,以及大篇幅、频繁性的长镜头运用都具有鲜明的塔氏电影印迹,甚至于片名亦源自塔氏作品《潜行者》的原著小说。

导演毕赣在致敬与模仿中掌握了塔氏风格的重要元素——节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仿佛能令时间凝固于每个镜头之中,无论如何花哨的剪辑都改变不了被赋予时间感的镜头所掌控的节奏,这即是塔氏电影理论中的重要口号——雕刻时光。

《路边野餐》正是在时光雕琢的舒缓节奏中带着我们的灵魂遨游于空灵静谧的黔东南小城凯里,感受着长镜头下幻梦般的诗情“化忆”。
“时间”不仅是控制影片节奏的节拍器,更是牵动人物情感与欲望,构成剧情矛盾与冲突的重要主题。其在影片中具体化为陈升对过世妻子的思念,花和尚对儿子被活埋的痛苦,老医生对昔日旧友的怀恋。

这些沉浸于回忆的美好与现实的不安中的矛盾情感驱动着影片主线与支线情节的发展,令片中人物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品味着“往者不可谏”的时光消逝之痛,寄托着“来者犹可追”的精神憧憬。影片并借此表现出生命的有限性在时间的无限性面前的苍白、渺小。
影片的主角陈升在时间这尊庞然大物面前表现出的个体性痛苦又何尝不是当今社会普遍性焦虑的写照,在这个怀旧气息浓郁的时代,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时光之刃留下的伤痕,这疤痕或许是一位故去的亲人,或许是一段无果的爱情,亦或许是一次错误的选择......

这类“往者不可谏”的回忆往往被寄托于“来者犹可追”的未来,但未来的虚无缥缈如同意识流中闪过的一丝难以被捕捉的灵光,只有借助梦境才能实现那深埋于潜意识里的愿望。导演毕赣用一个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构筑起了一段混杂着过去、现在、未来的“麦荡”之梦,令角色在这段时光苦旅中感受心灵的忏悔、彷徨、憧憬。

梦境始于陈升乘火车前往镇远的旅途中,火车停靠在一个虚构的小镇“麦荡”。陈升过去的记忆、当下的彷徨、未来的憧憬皆被折射入梦境并寄托于梦中的人物。“未来”是质朴善良的小镇青年“卫卫”,他是陈升对侄子的理想化期望。“过去”是发廊中邂逅的女子,她是陈升过世妻子的投影,“当下”则是陈升自己,徘徊在走无法走出的过去和飘渺迷惘的未来之间,倾吐着对妻子的思念,唱出了那首为妻子准备的情歌......

40分钟的长镜头从时间上表现出了梦的延续性,从空间上架构出了小镇的地理风貌,但长镜头与情节发展、角色情绪的联系稍显薄弱,且镜头在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晃动瑕疵。然而,这个“超级”长镜头仍是华语电影中不多见的大胆尝试,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出自一位只有27岁的新人导演之手。

梦无论多么美好,也只是聊以慰藉的酒精,醒来后的陈升依然要继续他在梦与现实间的时光苦旅,正如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两列疾驰的火车相遇时,陈升身边的车窗上泛起一个朦胧的逆转时钟,前进的火车是迷惘的未来,驶过的火车是不可追溯的过去,陈升就夹在过去与未来的当下,在梦中幻想着时光的逆流......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句引自《金刚经》的佛语出现于影片的片头,大概是导演毕赣对于影片内容的注释,然而生活于俗世之中,又有几人能参悟佛的因果之理而不受时间流逝之苦的折磨,或许《东邪西毒》里的一句台词才能真正道出常人的心境:

“有些事,你越想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

转自时光网

路边野餐(2015)

又名:惶然录 / 铁锈之花 / Kaili Blues

上映日期:2016-07-15(中国大陆) / 2015-08-11(洛迦诺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陈永忠 Yongzhong Chen/谢理循 Lixun Xie/余世学 Shixue Yu/郭月 Yue Guo/赵达清 Daqing Zhao/罗飞扬 Feiyang Luo/曾帅 Shuai Zeng/秦光黔 Guangqian Qin/刘林艳 Linyan Liu/杨卓华 Zhuohua Yang/杨江船 Jiangchuan Yang/欧孟军 Mengjun Ou/吴得水 Deshui Wu/宋大成 Dacheng Song/廖冬凯 Dongkai Liao

导演:毕赣 Bi Gan编剧:毕赣 Bi Gan

路边野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