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我习惯于看上两遍,再去评论。

第一遍主要是梳理剧情,了解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故事,有哪些人物,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

之后我会列出一些疑惑不解的地方,再去看第二遍。并且这一遍会更关注细节,更注意体会人物的感受。

因为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了,于是就会对“为什么会发生”更加关注。

因此上,这两次观影的趣味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来自对未知的揭晓,第二次来自对感受的认同。

◇◇◇

《路边野餐》这部电影,我同样看了两遍。

第一遍,看睡了;第二遍,看哭了。

两遍都是中午的场次,外面就是大太阳,而影院里,同样只坐着很少的人,十个指头就能数过来。

对于大多数电影,第一遍要比第二遍好看,因为它的“好看”来自叙事上的设计。一旦被剧透,也就失了趣味。

而《路边野餐》显然是一部“第二遍比第一遍好看”的电影。

因为它的“好看”是建立在感受上的,是需要“做准备”才能接收到的。

当你了解了剧中人的处境,了解了他们身上的故事,再翻过头去看他们外在的人物状态,就能深刻体悟到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无奈和欲望。于是,“感同身受”才成为了可能。

◇◇◇

曾经看过导演“毕赣”的一个演讲,他在其中提到了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对他的影响。

巧合的是,我刚刚看过塔可夫斯基的著作《雕刻时光》,里面详细记述了他的电影美学。

塔可夫斯基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电影,应该像诗歌。”

他认为“诗人不描写世界,而是发现世界。”

因此,电影的工作也应该是呈现生活,而不是杜撰或试图解释生活。

◇◇◇

看《路边野餐》,就像是读一首诗,感受一种诗意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始终是站在前面的,叙事反而是藏在后面的心事了。

所以我们在看《路边野餐》时,能感到一种湿乎乎的潮气扑面而来,也能体会到一种寂寞和无奈如宿命般游荡,那些感受是“绕过剧情,穿过眼睛,直抵心灵”的。这是“诗歌”的穿透力,也是“电影”的直觉,是从“画面”到“感受”的突变。

这种感觉很奇妙,你甚至不需要完全看懂它的剧情,也能够感受人物的悲喜和世事的无常。

◇◇◇

评论这部电影,我并不想从叙事上来切入,那样做很煞风景。

不如我们就从一个更抽象的角度开始,比如“时间”。

电影在本质上就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容量可大可小,可以放进几十年和几十座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小时或一座村庄。

塔可夫斯基说,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导演将那些多余的时间去掉后,时间最精致的轮廓便呈现出来。

而《路边野餐》想要探讨的,就是“时间本身”。

但它用的方式不是“雕刻”,而是“粘合”。

◇◇◇

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影片中关于时间的意象,是如何构建的。

这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时间是无形的,无法直接拍摄,导演需要通过其他事物来反映时间的流动。

首先,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时间”的视觉符号。

其中最浅层的,是一系列有关“表”的意象。比如卫卫画在腕上的手表、画在墙上的圆形表盘;花和尚梦到死去的儿子想要一块表,于是开了钟表铺,等等。

更抽象一些的,是通过“重复的变化”,把时间锁住,来体现时间的流动。比如不断通过一个定点的火车、一圈圈旋转的电风扇、以及和风扇效果类似的风车等等。

这些清晰的视觉表达,都在时刻提醒着观众“时间的存在”。

◇◇◇

其次,通过空间的变化来表现时间。

影片中,故事的空间发生了三次变化,形成一个循环:男主人公陈升从凯里,经过荡麦,去往镇远,随后又回到凯里。

导演用了大量镜头,去拍摄人物在不同地点间周转的路途。他从后座的位置拍行驶在路上的汽车,拍陈升坐着白色皮卡听着歌曲穿过荡麦,拍青年卫卫骑摩托载着陈升穿过山间的公路、拍洋洋坐着小船游荡到对岸……

这些段落本是核心事件之间的串场,在大多数电影中,这些闲笔都是要剪掉的。

可在《路边野餐》中,它们作为时间最好的证明,被保留了下来。

人在故事中时是感受不到时间的,而在等待故事发生的过程中,才看到了时间。

塔可夫斯基说过,如果忽略了相遇之前的心理准备,那么相遇就是苍白的。

这些时间便是为相遇所做的准备,它也是人这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的用途。

◇◇◇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片最精彩的一段对于时间的呈现——那个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

它发生在荡麦,从陈升遇到青年卫卫开始,到陈升乘船离开荡麦结束。

这是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时光,非常真实,又像是一个潮湿的梦。

如果说凯里是陈升过去的困境,镇远是未来的真实,那么荡麦则是一个串联起过往和未来的全息世界,它是宇宙的第四维,它是“时间”本身。

从陈升走进荡麦的那一刻开始,时间便被打通了,它使得“现在的陈升”,看到了“亡妻的过去”,也看到了“卫卫的将来”。

镜头如同一个幽灵,始终潜伏在人的身后,就像是传说中的野人。

如果说野人是来自第四维的人,可以自由地在时间的维度中穿梭。那么存在于三维世界的人类,便是它在路边巧遇的一顿野餐。它看着眼前的他们,在荡麦失魂落魄:陈升见到了亡妻,重温了曾经的爱情;而妻子却已嫁作人妇,并不认识陈升;卫卫已长大成人,正在为心爱的姑娘苦恼。

他们在这时间的交汇处相遇,却又被困在各自的时间里。终究,这只是一次偶然间地闯入,时间只是向人类展示了它的隽永,却没有为他们提供逃脱的方法。到头来,每个人仍要回到自己的时间里,继续线性的生活。

◇◇◇

当然,在时间的残酷性被揭示的同时,荡麦还是给了陈升最后的安慰。

他见到了成年后的卫卫,他知道现实中仍然年幼的卫卫,终会健康地长大,并拥有自己的生活。

他见到了还在世的妻子,他给她讲他们的故事:结婚后,他们会住在一个瀑布旁边的房子里,因为瀑布的声响太大,于是他们整日跳舞,很少说话。

在离开之前,陈升为妻子唱了一首《小茉莉》,那是他在狱中学会的,而在现实中也再没有机会唱起。

这是影片中最动人的场景,在乐队的伴奏下,陈升独自唱着歌,迎着夕阳,对着妻子。声音因为伤感而颤抖,肢体因为动情而僵硬。他用这种笨拙又纯真的方式,完成了对妻子最后的告别。

◇◇◇

在影片的最后,陈升坐上了从镇远回到凯里的火车,不觉中,已沉沉睡去。两车交错的瞬间,在对面驶来的火车车身上,青年卫卫早已画下了一个个时钟。每个时钟都指向不同的刻度,连起来看,就像是时间在一寸寸倒流。

终于,陈升努力地做完了这场梦,现在要回到现实,继续生活了。

而看到此处的观众们,也会一起从这场梦中醒来,回到现实的世界里。

其实,人们之所以走进影院,也是为了时间。为了失去和错过的时间,也为了不曾拥有的时间。

电影是人类生活经验的延伸,它为我们营造一个个虚拟的世界,去拓宽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体验。

这是电影最为动人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讲,《路边野餐》绝对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End-

路边野餐(2015)

又名:惶然录 / 铁锈之花 / Kaili Blues

上映日期:2016-07-15(中国大陆) / 2015-08-11(洛迦诺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陈永忠 Yongzhong Chen/谢理循 Lixun Xie/余世学 Shixue Yu/郭月 Yue Guo/赵达清 Daqing Zhao/罗飞扬 Feiyang Luo/曾帅 Shuai Zeng/秦光黔 Guangqian Qin/刘林艳 Linyan Liu/杨卓华 Zhuohua Yang/杨江船 Jiangchuan Yang/欧孟军 Mengjun Ou/吴得水 Deshui Wu/宋大成 Dacheng Song/廖冬凯 Dongkai Liao

导演:毕赣 Bi Gan编剧:毕赣 Bi Gan

路边野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