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盗版碟中,发现了彭文淳导演的纪录片《歌舞中国》。彭导演也是广告导演,他的广告作品《中国银行》,是华文广告的经典之作。1996年奥美集团全球总裁来中国演讲,此片和Tony Kaye的《鱼骑自行车》,北京奥美的舒而美卫生巾《手》篇,一起播放。四五年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内企业形象广告的事实上行业标准,很多客户要求的“大气”,就是从此而来。说彭导演开一代风气之先,殊不为过。

夜深人静,把彭导演的长篇处女作《歌舞中国》拿来播放。开篇就很喜欢。黑白的,不粗不细的颗粒在闪动,一个怎么看怎么顺眼的华人女子,在上海阴沉的天幕下,金茂和电视塔的暗影中,不急不徐地起舞。那舞台,正是中央电视二台播了无数次的“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那舞台,猜想是上海博物馆的鼎形把手,从这个角度看,意味深长。上海是现代中国和西方交往的门户,上海博物馆建成圆形大鼎的形状,西方人若想问鼎,在这里即可,不必远道中原;中国人在外人面前的光宗耀祖之心,这里也一并得到满足。到底是上海人,想得可真周到。

彭导演找到这个角度,选择这个场景作为开篇,并命名歌舞中国——英文名为“燃烧梦想”——可见其用心。这个场景,乍看,有一种恢弘气势下隐藏的危机之感。

环中国海诸岛屿和半岛上的文化人,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华人,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来到国内充当西方文化过渡中国的人体码头,他们的心态十分复杂。他们大多认同自己是华人,而他们又无法完全把自己摆在和当地人平等的地位之上,毕竟,他们来自自由世界,中国无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毕竟只是后起之秀。海外华人,对改革开放以后“沸腾的中国”的现实,既同情,又担忧。同时,作为中国被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这片“欲望之海”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彭导演是台湾人,在大陆拍片十余年,合作对象多是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创意总监,同气连枝之下,自然对大陆的情况身有体会。他选取这一题材和角度,想必不是凭空而来。

影片是唯美的,但同时也是片断的,散漫的,这是长期拍摄三十秒和六十秒广告的结果,无法再自信地,从容地,花时间讲清楚一件事,思维总在跳跃和游移,总是试图用外在的漂亮来掩盖内容的贫乏。比如:舞蹈学校的教练嘴上说的是阿飞舞,即猫王式舞蹈流传到台湾后,本地化的一种舞蹈,画面上切换的是学生们的金星式现代舞,背景却是大乐队时代的爵士乐,作者对内容组织上的不在乎,此处可见一斑。

过多的特写,移动镜头,短促的谈话,迅速切换的,毫无道理的音乐,随时插入的解释性字幕,让人无法投入到任何一个人物的命运当中,有的只是反复在诉说的作者意图:这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土地,中国在燃烧。而这个主题,自清朝灭亡後,就在不停地被西方人重复。

镜头总在大幅度移动,无法看清楚任何一个人物哪怕是五秒以上的表情,这和彭导演拍广告时动辄七八秒的长镜头相应成趣。任何一个画面总是美的,正确的,意味深长的,但就是无法让人投入。

广告式的字幕,居中,不停地重复着主题概念:梦想,梦想,梦想。

常识错误:字幕说那些舞蹈学校的学生之前从未听说过摇滚乐,时间是2000年,摇滚乐在中国已经至少有十五年的正式历史。

叙事故障:有时候,你以为影片结束了,因为主人公已经在谈论死亡,终极梦想,镜头缓慢上升,音乐也趋向高潮。但过一会儿,主人公又开始讲话了。

……

总的来看,《歌舞中国》更像是一部宣扬作者意图的专题宣传片。这在很多国际公司内部,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所不得不采用的特殊方法。看介绍说,此片耗资40万美金,对这样一个以小见大的题材来说,算是很大投入了。想必是自己人掏的腰包,精神可嘉。

歌舞中国(2003)

又名:Burning Dreams

上映日期:2003-11-04

主演:梁一(Liang Yi)/扬扬(Yang Yang)/李川

导演:彭文淳 Wayne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