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祭给我的城市和她的人民

题记:
但是,有梦真的不是罪过,…因为漂泊,他们更加坚强,因为漂泊,所以他们梦想,而似乎也就是同样的理由,上海之所以是上海。
----kavkalu



凌晨,入睡以前总是习惯于看一部电影,随机拿到的是《歌舞中国》,黑白的影调和爵士乐在幽暗的黎明缓缓出现。
这是外来者的上海,在他的视野里读解着这个城市的梦想,这是我出生的城市,一个被自己熟视无睹的城市却在这样的一个黎明,在一个舞者的舞蹈里让自己泪流满面。
远方是陆家嘴错落有致的轮廓线,在城市的雾里,若隐若现,逆光里的舞者自由地舞着,尽情舒展着身子,我们看不清她的脸庞,但是,我们感受着舞者的宣泄和自由,在薄雾里迸发着灼人的激情。
关于上海的影像有不少,然而除了楼烨的《苏州河》,这是唯一一部打动我的上海影像,伤怀在高楼林里的街上穿越,滑向河,滑向黎明时分波光粼粼的河面,城市升起,在河的倒影里升起,于是,有风,有人影浮过,都市醒来,在影像的上海,阻隔尘世的冰凉。
所有的人会有一天在爵士里搜寻感动,或许有一个女孩枕着你的膝和你一起做梦,或许只有你自己,细数着封存历史的旧事,在熟悉的音乐里旋动,在自我的镜中嫣然一笑。
爵士是即兴的,它来源于你的心对于世界以及音乐的理解,甚至不用音乐,就像片子里聋哑学生的他们那绽放的笑容,那来自心底的热情可以感染任何心的冰冷。
打开自己,在晨光下,像振翅的鸟儿跃上苍穹,没有哪一种力量可以阻断梦想,没有那种势力能够隔绝心灵的高翔。
有人说,这是记录片吗?它似乎就像“摆拍”一样失去了记录的本质,然而只要你好好关注,你会发现这部影片会呼应你的心灵,触碰你的梦想和心弦。
一个70岁的老人以激情洋溢的舞蹈告诉世界,生命的本质和年龄无关,他的酸甜苦辣在他和摄制组的对话里呈现,他很明白上海,他很明白中国,他明白聚光灯背后的规则和某些不可触及的底线,就如我的文字在游走里避讳,因为,我们经历着一个有着翅膀而也有着穹盖的年代,还是舞动吧,在你的眼睛里,在舞者的眼睛里寻找灰蒙里的亮点,在你可以舞动的地方,传递心声。
舞蹈的背后是一个生命的人文背景,当舞者梁一(本名梁景林)先生面对摄影机说出那些肺腑之言而他的学生依旧固执的时候,我们似乎明白引导者的责任在哪里?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成为舞者,而且要给他们一个方法,不是为了虚伪的世故,而是为了这些孩子还能自由舞蹈在这片土地!
当你被剪去翅膀,你就不能飞扬,这是年轻人需要明白的底线。
影片很大篇幅叙述的是一个叫扬扬的女生的梦,为了爵士舞她甚至放弃了上大学,对于年轻而言做自己应该是多么自豪,她的父母对她的理解和支持更让人感动:
扬扬在叙述的时候哭了,这是感恩的泪水,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这样宽泛的自由是何等的幸运。舞者,是年轻人的事业,但,它更是心灵年轻的标志。
扬扬的话很中肯,对于艺术确实需要经济的支持,只有一个经济和精神自由的艺术家才能创造灵性和激情的艺术,同样,艺术家的人文环境是艺术家创作潜力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李川这个孩子对爵士的偏差来源于他的人文境遇。我们看到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人文的上海正在死去,一个城市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固有品味,而这些决不是今天新天地这类伪上海情怀能够给我们的,和上海老克勒(CLASS)眼中的上海不是一回事。
上海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后正在变味,就像许多人已经不懂煮咖啡的乐趣一样,这个城市在所谓现代化过程里和石库门一样消失了,城市接纳了所有有着淘金梦想的人,但是,城市无法让这些人快速明白格调的意味,上海被资本霸占了,上海却没有赢回远东的体面,因为它缺失的是人文环境,急功近利的原则下,上海只是漂泊者冒险的乐园。
在铜管乐里,城市一次次苏醒,然而,那些懵懵懂懂的面孔你们可找到了应该属于这个城市的自豪和人文精神。
上海应该是这样的城市,激情和自由的,从导演选用的音乐旧上海罗文翻唱的葛兰老歌我们触摸到了这个城市的人文传承,然而,我们延续了吗?我们还在努力吗?
写完这个片子,眼泪再一次从眼角流出,因为我们的城市只剩下大而无当的钢架结构,里面一无所有。

【附录:影片资料】
《歌舞中国》2003台湾黑白记录片
导演:彭文淳
演出:梁一、扬扬、梦工厂舞蹈学
片长:72分钟
奖项: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晋导演奖
2003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摄影、最佳剪辑三项提名

2005年7月21日 星期四 17时58分 寒鸦精舍 音乐背景《歌舞中国》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歌舞中国(2003)

又名:Burning Dreams

上映日期:2003-11-04

主演:梁一(Liang / Yi) / 扬扬(Yang / Yang) / 李川 / 

导演:彭文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