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特里·爱德华·沙尔茨(Trey Edward Shults)凭借一部颠覆传统的《克利夏》赢得影评人和观众的赞赏,“恶趣味邪典教父”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更把这部选为2016年他的最佳电影,由此沙尔茨被誉为美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里最有才华的一位。2017年他的第二部作品《黑夜造访》在万众期待之下问世,却意外地没能讨好广大惊悚恐怖类型片影迷,故弄玄虚和形式主义之类的批评不绝于耳。新片《浪潮》在去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同样遭遇两级反响,也没能在奥斯卡颁奖季里引起过多关注。

纵观沙尔茨这三部作品,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的类型:家庭喜剧、惊悚恐怖和青春成长,但是这三部作品的核心都离不开父母与子女的亲情话题。在前两部作品中,“外来者”的意外闯入令整个家庭招致毁灭性的打击,而这部新作则反其道行之,不是“外来者”却是本身内部问题导致家庭关系走向分崩离析。之前沙尔茨在访谈中提到《克里夏》和《黑夜造访》的故事灵感均来源于自己的父亲,而这部新作更将家变的矛头指向剧中的父亲,有点让我讶异于这种反抗父辈权威的意味,尽管这可能并不是导演拍摄这部《浪潮》的初衷。

沙尔茨这次野心勃勃尝试青春成长题材,搭配络绎不绝的流行音乐响彻耳畔,使尽天旋地转的摄影技术和高饱和度的色彩,这都是近年来Instagram风盛行的结果。叙事方面更大胆破格地将两个主要人物的情节断裂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和风格,前面儿子部分充斥着狂热而耸动的氛围,喧闹的电子和嘻哈配乐占主导,彰显出儿子躁动不安的心境起伏;而后面女儿部分则是转向沉郁的情绪,音乐选择也跟随变得舒缓,衬托女儿遭遇家庭变故后的心理。这种用音乐和声音剪辑技术来刻画人物心理情绪的手法在处女作《克利夏》中最为突出。

看上去表面工夫做得相当充足,不过在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却是捉襟见肘。一方面是剧本的原因,充斥着电视肥皂剧的陈腐老套情节设计,儿子和女友因怀孕而起的冲突,女儿的男友父亲身患绝症等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则是导演对两部分情节的衔接处理有欠考虑,从前半段白热化的情感冲突与急促剧烈的节奏,转向后半段的沉郁压抑氛围,两者间的落差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拖慢的节奏感令后半段感情累积的份量不足,无法推向结局宣泄与和解的高潮,光靠招牌式地变换画幅的实验花招是难以奏效的。

作为美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里最有才华的导演,沙尔茨很有意识构建并维持独特的作者风格(声音剪辑、画幅变换、类型实验解构),视听技巧方面一直在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然而在剧本创作方面却是致命弱点,无论是《黑夜造访》还是新作《浪潮》,探讨的往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能挖掘出新鲜的角度或观点,令人在目眩神迷的画面和音乐里渐渐感到疲倦也是意料中事。


浪潮相关影评

Yvette Z
已注销
李元芳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