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12/11/content_258023.htm

對台灣電影而言,說2008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也許錯不了。從《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到《囧男孩》,不少新晉電影導演,紛紛交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其中,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更讓這波浪潮冲到最高峰,票房破四億多新台幣、打破多項紀錄。從導演個人故事、電影行銷、媒體反應,以至電影所涉及到的日台歷史切入點,這部將會走進傳奇的《海角七號》,都有太多東西可談。更重要的是,它讓台灣電影,從人們固定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台灣新電影”觀念中重新出發。

但這裡要暫且打住,因為這波08年台灣電影浪潮,對筆者而言,最期待的台灣電影,一直都是《停車》,原因是導演——鍾孟宏。

提到《停車》,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桂綸鎂,或張震,而是鍾孟宏的第一部作品——紀錄片《醫生》。

紀錄片,本應是導演客觀地紀錄人物,是生活的錄像,看似客觀、八股的這種電影格式,導演似乎處於被動的創作位置上,但多年來這些紀錄片導演硬是不願乖乖服從。紀錄片發展到今天,出現Docudrama、偽紀錄片等變種風格。如何建立個人風格,似乎才是當今紀錄片中,最重要的課題。而《醫生》的第一道後挫力,正源於其充滿詩意、感性的影像風格。

黑白高反差的影像、John Cage 簡約但指向內心的鋼琴樂章、抽象符號化的剪輯邏輯(如將扭曲的水管與自殺聯在一起),鍾孟宏在《醫生》中,並未抽絲剝繭的將案情還原,而是用詩意的影像,但不流於純粹賣弄視覺影像下,嚴謹平實地述說一個讓人痛苦的故事。

第二道後挫力來源,是故事的處理手法。一位醫生的兒子,在美國國慶日的午後,離奇地在衣櫥裡上吊,只在房門上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字條。故事本已充滿矛盾性,鍾孟宏可以用煽情的方法,將電影的焦點放在意外起因,並將之無限放大。不過,電影選擇平實地呼應着影片名字——《醫生》。一位醫生,他的矛盾、無耐,他的生活。《醫生》客觀的紀錄了“人生”——一段生命在人間的紀錄,及別人如何回應他人的生命。縱使《醫生》沒有鑽到意外的核心,但它卻深入的刻劃人物的生命,紀錄了人生。

看過《醫生》後,當聽到鍾孟宏的新片《停車》入選康城的“一種注目”競賽系列之後,我本期待着他能一舉得奬,那麼繼侯孝賢、蔡明亮、李安及楊德昌後,台灣電影又一次抓住了華文媒體的目光了。事實上,《停車》是本屆康城影展華人電影唯一一部,處女劇情片即入圍國外大型影展,在中文電影中是十分少見的。最後,《停車》鎩羽而歸,鍾孟宏這名字,是否還會讓人記起,待《停車》上映後將會出現答案,但我對它抱着極大的期望。

畢竟,《醫生》是我近來,或觀影以來,看過最震撼心靈的紀錄片。

医生(2006)

又名:Doctor

上映日期:2006片长:92分钟

主演:温碧谦 / 温佳禾 / 温昱和 / 

导演:钟孟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