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颖
如果说故事是电影的血肉,那么音乐就是电影的灵魂。

而音乐的演奏者和乐器之间的种种羁绊也常是电影艺术忠于表现的主题。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葛颖
聊音乐一样专业
今天我们要通过两部经典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和《红色小提琴》,来看优秀的导演如何处理角色与乐器之间的关系。
这两部放一起看,越看越闷骚

孩童降生
琴作父母
海上钢琴师
在《海上钢琴师》的开头,船工丹尼在头等舱里捡到了一个婴儿。
婴儿睡在钢琴上,这种置景的方式是为了强调钢琴就是母亲,是非常高贵优雅的血统。



后来丹尼收养了婴儿,成为他的父亲。



丹尼是船上底层的烧炉工,但是非常具有男性的力量感。



船体内部有很多蒸汽发动机都表现出了工业的坚硬和粗砺,完全是一种男性粗犷之美。



婴儿,也就是我们的男主人公,1900。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隐喻他身上有着很深的底层感。



但同时,他的母亲又是高贵的钢琴。
这便是导演在意识形态立场上赋予男主角的定位。
他既有劳动人民的遗传因子,也有最高贵的艺术基因。



红色小提琴
我们再来看看《红色小提琴》。
妻子安娜准备生产。



制琴大师的绝世好琴也快进入最后的工序。



对于大师来说这把琴就如同他即将出世的儿子。



安娜请女仆给自己算命,但是女仆算出来的命运其实是小提琴的命运。



未出世的提琴和安娜在冥冥之中有着深深的关联。



安娜难产致死,大师悲痛欲绝。
他用妻子的血制成染料为小提琴上色。



背景中传出由小提琴演奏的影片主旋律,非常动听也异常悲伤。
同时里面还夹杂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仿佛是安娜和孩子的生命重新注入到了小提琴当中。



大师完成了他的杰作,将他挚爱的妻子,儿子和小提琴三者合为一体。



人琴不分
命运不离
海上钢琴师
小号手麦克斯凭着一技之长登上弗吉尼亚号。



小号通常是独奏的乐器,即使是合奏也一定是表演中的主角。
麦克斯作为小号手登船就是指出他是一个非常自傲,习惯当主角的人。



但是登船后,麦克斯竟然和1900成为了朋友。



这就意味着小号要和钢琴进行合奏,而且还是作为配角来衬托钢琴,说明他完全折服于1900的音乐才华之下。
两件乐器的融合正代表了两个人友谊的建立。



钢琴和小号搭配是20世纪美国兴起的爵士乐中特有的组合。
弗吉尼亚号从英国这片旧大陆驶向美洲新大陆,象征着时代更替,音乐也从传统古典走向奔放、自由的爵士时代。



钢琴也能传递爱情,1900在录制唱片的时候见到了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
原本愉悦、轻快的音乐忽然就转为深情、舒缓的钢琴演奏。



琴声的变化正对应1900的内心波动,他脸上没有表情,但是感情都在音乐中表达了出来。



后来他还想把录好的唱片送给女孩,其实是表达此刻他愿意追随女孩而去的心情。



但是他最终没能离开轮船,自然录有钢琴曲的唱片也没能送到女孩手中。



红色小提琴
音乐家Pope在林中被小提琴的声音吸引。



他发现一名吉普赛女郎正在演奏,手里的乐器正是那把命运坎坷的红色小提琴。



Pope把琴借来独奏,这是整部影片中演奏难度最高的一个段落。



音乐声中夹杂着演奏者的喘息声,对观众这是一场表演,对Pope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性爱。



吉普赛姑娘被男人的演奏征服。



男人亲吻着新情人,就是这一把红色小提琴。
两人隔空发生了化学反应。



Pope向正牌女友示爱,他用小提琴的声音勾引她。
提琴声如泣如诉最终打动了女友。



她缓缓缠上男人,但男人纠缠着的依然是这把小提琴。



女友出远门回来,一进屋听见Pope正在演奏小提琴,她便闻到了出轨的味道。
进门正好撞见Pope和吉普赛女郎行男女之事。



他和吉普赛姑娘厮混在一起,其实就是和小提琴厮混在一起,有了心爱的寄托。



女友想开枪杀了他,但是她明白男人变心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吉普赛女郎,而是小提琴。
所以她最终是朝小提琴开了一枪。






音乐旁证
时代流转
海上钢琴师
20世纪是美国火速崛起的时期,欧洲人乘着轮船纷纷赶往北美,弗吉尼亚号也是其中之一。



1900见过太多乘客,从一片大陆去往另一片大陆,寻找所谓的新生活。






但是只有出生在海上,从未涉足过陆地的他才明白,新的大陆迟早有一天会变成旧的大陆。
它跟旧欧洲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此岸的放大版而已。



他用一个音乐的比喻说服劝说他下船的麦克斯。
“城市一望无际,我就是看不到尽头。”


“拿琴打比方,琴键是有限的,你是无限的。”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因为无限的欲望而迁徙,曼哈顿林立的高楼看上去和欧洲也没什么不同。
所谓看不到城市的尽头,其实就是看不到城市人的欲望尽头。
万千条街道、无数的人其实都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其实都想将其占有。



事实上正如1900所说,20世纪的人类因为欲望和野心而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使20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有限的琴键和这艘有限的轮船是1900有限的欲望。
他热爱演奏钢琴是因为他自己能够创造无限。
他的欲望有限所以才能演奏出自由灵动的音乐。



而他自己唯有留在这艘船上被炸死才能成为无限的传说。



红色小提琴
红色小提琴五度易主,影片被切成了不同时代的五个故事。
随着时代流转,人们和音乐艺术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小提琴经过制琴大师的手后流转到了修道院,这说明中世纪的音乐经常是为宗教目的服务的。



小神童被鉴赏家相中带回维也纳。



鉴赏家为了谋取生计,要把他献给贵族演奏,又反映出那个时代音乐家都靠皇室贵族豢养,没有独立的人格。
能够欣赏到音乐艺术的人要么是神职人员,要么是王公贵族,观众非常有限。



后来小提琴流落到青年音乐家手中,距离上一次面世已有百来年时间。



他邀请了吉普赛部落来听演奏会。
作为一个流浪民族,吉普赛人和达官贵人共坐一堂欣赏红色小提琴演奏的乐曲,说明在当时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接触高雅艺术了。



接着红色小提琴辗转来到东方,正值中国的文革时代。






西方音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享乐之物。
女人毁掉了唱片,但是舍不得毁掉这把小提琴。



音乐艺术在这个特殊时代中是见不得光,必须藏匿起来的禁品。



最后红色小提琴来到现代,它出现在一场拍卖会上。



现代人对待艺术的态度就是拿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



男人偷偷换上赝品,把真的红色小提琴偷出来,就是帮助艺术摆脱这种被物化的命运。



男人准备把小提琴当做礼物送给女儿,预示着这把琴开始了新一轮的宿命。



真正的好琴不是把它锁进保险柜,也不是让权贵占有,而是让一个学音乐的孩子能够通过它来感受艺术真正的生命力。



伟大的作品总是经过了精巧雕琢而成的。
它能凝聚人本主义的精神,也可传递跨越时代的真理。



《海上钢琴师》用钢琴天才的潇洒一生讽刺西方20世纪因人类无节制的物欲而带来灾难和苦痛;



《红色小提琴》则是通过一把提琴的命运展示过去六百年来全世界看艺术的眼光的转变。



两部影片真正做到了人琴合一。



好的故事配上绝佳的音乐,就像美味佳肴遇到醇香佳酿,让人回味无穷。

红色小提琴Le violon rouge(1998)

又名:红提琴 / The Red Violin

上映日期:1998-11-13片长:130分钟

主演:Carlo Cecchi/詹尼·露·比多 Jean-Luc Bideau/张艾嘉 Sylvia Chang/Christoph Koncz/杰森·弗莱明 Jason Flemyng/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陶虹 Hong Tao/吴珊卓 Sandra Oh

导演:佛朗索瓦·吉拉德 François Girard编剧:Don McKellar/佛朗索瓦·吉拉德 François Girard

红色小提琴相关影评

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