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为历史的细枝末节震惊。血脉的延续与大历史的交汇,上至百年,各类小人物的选择,构成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如果说随历史沉浮的大多数中唯有一点不变,大约就是“但凡发生过,必定有迹可循”这一点。

背马哲时尚且机械地重复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句,看完这部纪录片,这种认知就变得清晰多了。观影优质的纪录片只会带来美的享受,我欢喜这种状态,只觉得每一篇章节都分外亲切。

*
易中天的寻祖之旅是从一份“死亡名单”开始的,祖上400余人一夜之间惨遭灭口,上至百岁,下至襁褓中的幼童,他从传真机上接过这份文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诡异。

台灯的光昏暗,窗外漆黑一片。故事,就从他口中的“渗人”开始。

对这份死亡名单的追溯,要到1939年。这一年,日军夜袭湖南营田,空投的炸弹,让易家占地20公顷的大宅在火光中化为灰烬。而他这一支血脉之所以能够存在,多亏了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二爷爷。

信号弹划过夜空,二爷爷易甲鹇发动言馨堂的家属连夜撤离,在离家不过十里的地方,眼见大火焚烧旧宅。没人能预料到这一次离家就是诀别,而事实上,的确如此。

讽刺的是,这场战役的日方指挥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总司令冈村宁次,他还是二爷爷身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门师弟。营田惨案发生的当晚,前者在指挥战役,后者忙于逃命。

大时代的洪流为他们营造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却为他们安排了这样残酷的相遇方式。

这一期寻根的结束地选在了越南,追溯到了易中天先生的十八世祖,易先将军。在镇压越南起义军的一次攻城战役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他死守谅山,最终自缢而死。

易先死前,命令部下开门投降,换取城中百姓性命。追随他的易家部下也纷纷投井自缢,可谓忠义两全。研究学者在还原那段历史的过程中,在史料中找到证据表明,他的牺牲本可避免,可惜伴君如伴虎,忠臣往往是皇权政治的牺牲品。

最近看到的一句话让人很有感触——“时代轻轻曲折,却足够绞碎任何伟大个体的全部人生。”这一刻翻过历史的片段,暗自感慨所有的巧合,怎神奇二字可囊括。

*
《客从何处来》的选角中,除了这些能追溯出赫赫战功的杰出历史人物,更多的是平凡却让人共情的小人物。

主人公阿丘的寻根之旅终于马来西亚,他从广西出发,辗转多地,目的只有一个,寻找外公客死异乡的真相。这个亲戚们口中不愿提起的男人究竟是否为那个时代的坏人——所谓的“汉奸”?母亲和姨母的回忆出现的偏差,让外公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寻找的过程中临时加入的表哥,也成为这次寻根之旅意外的收获。

故事的谜底,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当年外公可能客死异乡的真相,即作为普通的割胶工人成为两方阵营斗争的牺牲品。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让他们满意,但二人最后在橡胶林的落泪,和不约而同的祭拜举动实在让旁观者动容。

我很喜欢表哥最后手写的那一封信件,这种由陌生到熟悉的娓娓道来让人充满了真实感。

他说,“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或许一切亲情,缘于血浓于水,都是情难自禁。

*
纪录片《客从何处来》更新到第二季,因某些不可知原因停更。B站尚有部分主人公的记录,如撒贝宁、萧敬腾、谢娜等。传承了第一季的风格,节目仍旧精致,于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关雨神萧敬腾的故事。

他回忆与阿嫲相处的点滴,童年的时光永远快乐,只因有她的纵容。时隔多年回到阿嫲当初经营的店铺,从邻居阿姨那边接过保存了近十年的旧物,他在一堆杂物中放声大哭,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心痛。

那个时候尚有胃病的阿嫲,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全家人。好像所有真正的离别都不是从死亡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某一刻的触景生情,然后突然就崩塌了。

还有一个片段让人记忆犹新,萧敬腾回到泉州的老家寻祖,在无人认领的庙宇间捧一杯骨灰,不知在那里寄宿多久的流浪老人卧在一旁,四目相对,好似窥到不可言喻的旧日时光。不敢发声,怕惊扰这一室的静谧。

故事的结尾,萧敬腾站在小舟上,飘荡于碧波间。

他的一席话倒是应景——

<图片1>


喜欢这种对过去的探寻,许知远在《十三邀》中说:“每一代人如果对上一代人缺乏足够的好奇心,这一代人绝对不会有特别大的可能性。”

深以为然,只希望这样的节目越多越好。
观影的最后,在心里默念这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倒也有不一样的感受了。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2014)

又名:Where I'm Coming From

主演:易中天 Zhongtian Yi/马未都 Weidu Ma/曾宝仪 Bowie Tsang/陈冲 Joan Chen/阿丘 A Qiu

导演:李伦 Lun Li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