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申: 不是影評, 只係睇過記錄低.
歡迎採用在其他媒體, 如真嘅俾面用了, 無言感激.

豆瓣簡介不大詳細, 我不可不看香港電影展看了, 這版本可是從台灣電影資料館借的, 美國鬼子保存得很好, 影像很清晰地 (以100年前拍的黑白片), 第二晚看的孤島天堂的質量可差遠了, 修復過還是不大行. 默片, 資料館請人現場伴奏-下面再講.
這個布拉司機美國人真有頭腦的, 片子結構不錯, 有紋有路. 因他香港開公司拍戲, 扎根本港, 所以第一段就介紹港情, 拍的當然是港人市貌市況.
街上人來人往, 清初片看到的交通工具, 公車即現港島還有的有軌電車, 上山頂的纜車, 來港遊客要跟人說來過香港真得坐過這兩樣才算.
轎子, 有蓋沒蓋的, 穿越了; 人力車字幕介紹從日本引進的; 單車, 樣子跟現在有點不一樣; 手推車-獨輪單人推, 中間凸起, 兩邊各坐一鬼佬/文雅些叫西人, 當然是舊福爾摩斯那樣西裝帶頂圓帽, 坐姿古怪, 這兩位看來貪便宜, 還是好奇想坐試試?
碼頭, 全身赤裸的華人小孩跳到海里, 解釋說是檢洋人掉下去的便士, 這不 欺負/消遣/羞辱 人嗎, 但孩子們光著身對鏡頭卻是嬉嬉哈哈的, 有錢賺還可一展浪里白條的身手, 挺 有面子/滿足感/光榮/帶勁/睇我幾勁/好玩/天氣熱下去游會挺涼快......
再介紹聾啞盲人學校, 說幸有這個, 這些原本定被拋棄的華人小孩才得以生存, 看到有建筑, 明顯是盲人女孩在干些簡單的活, 排排坐, 叫我失笑的是其中一位竟和我公司的美少女很像, 大銀幕嗎, 影像清楚, 這後來還重復, 真很像, 難不成是美少女的太婆??
第二部分, 影評老前輩羅卡先生 (資料館搞映後談請他) 映後介紹背景.
羅生說, 美國佬識撈, 他想大搞, 好似變形金剛現進內地拍, 他知道當時1914年袁大頭袁世凱當政, 一心想巴結他, 然後大舉進軍內地電影業, 他先知先覺, 早一百年就知道內地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 故此他第二段即拍袁的花園.軍隊.操練, 袁沒出鏡, 里面仍用了照片, 再拍四個兒子, 先來遠鏡一起的, 再單獨每人對鏡頭笑著點頭鞠躬, 給足面子. 時勢, 命啊, 老袁2年後搞稱帝跟著就瓜咗(死啦), 美國徐克的夢發完了.
短評里提的死人場面就在這部分, 羅生還說 (有問他答), 磨破肚皮這種酷刑是讓人慢慢疼死, 皇帝喜歡這樣, 流出的腸子會被人(圍觀的那幫人-可能/行刑人?/其他) 拿去做藥, (魯迅那文-藥-我想) 影迷嘩然.
第三部分及之後, 老美他按地理順序, 先講廣州, 翻譯不給力, 讓他以為叫廣東, 確是廣東首府, 不算大錯.
字幕流露出美式幽默, 一大群豬, 地上走來滾去, 文字卻是"中國豬和中鍋政府一樣委曲求全".
烈日下江邊苦力不停地抬貨, 木筏上一條條很粗的木柱, 工人有的扛一條, 有的兩條, "日人效率高但搬得輕, 中人效率高又搬得重".
然後是看紀錄片才見到的, 幾條漁船, 每條多只魚鷹, 它們全到河里抓魚, 看抓到了就伸長竹竿把它拖回船, 抓住它把魚扔到船艙底, 有小魚吃作報酬, 不詳述, 估計覺美國大眾會喜歡這個, 這段很長, 後面還重復過, 畢竟這齣主要服務歐美觀眾.
杭州, 西湖, "一對夫婦弒神, 被罰永遠跪著被吐口水" 猜到說誰吧, 岳飛前輩供廟里當然是神.
上海, 浮城 (香港上年有齣戲同名), 竹竿竹棚插在近岸水上, 大條竹路連接很多漁船, 衣衫襤縷的小孩在歡快奔走耍樂, 一派臟亂卻快活的浮城景象, 字幕卻透露恐怖信息, 打一場大臺風, 說死了150萬人, 羅生說資料不確, 應沒那麼多人, 這樣感覺好點.
"三女子和一男孩組成四引擎" 說的是一條撈沙船上四位人肉操作, "美國是人找餐廳, 中國餐廳找人" 這是賣飯的船來撈沙船賣吃的, 字幕流露羨慕, 不過是水上行業的需求, 西人大驚小怪.
外灘, 太多其他片相關景象, 不提了.
天津, "天朝碼頭" 一老頭賣弄鐵頭功, 一頭把地上磚頭 (?看不大清)砸爛, "太愚蠢了!" 老美這樣污辱勤勞的勞動人民! 我也覺得搞笑(我真該死), 但這是洋人不明白.
北京, 一場葬禮一場婚禮. "寧可破產, 也要辦風光大葬" 山姆叔借機諷刺, 沿路撒溪錢, "溪錢的孔引走邪靈, 把詛咒轉到外國人身上" 翻譯及名稱誤導, 我們叫洋人做鬼佬, 他們聽到以為自己被當幽靈.
婚禮場面盛大, 整長長一隊清兵送嫁, 羅生據此認為這段拍攝時間可能早到1911, 我倒覺未必, 14年京城仍有遺老遺少, 婚禮跟舊俗, 袁大頭不會抓得太緊 (對風俗). 連新娘都拍到, 近鏡全身照, 還對鏡頭笑, 如 11年拍恐不可能 (新娘子給外人還外國鬼子看到-成何體統!?-民國-開明些). "CHINA夫妻婚前不見面, 美國婚後不常見" 星條旗子民頗喜自嘲, 這方面中華兒女較缺.
不止這些, 全片是否放上網, 出碟? 想看的人再去找吧.
流水帳簡介, 這當中那段聾啞盲學校片段被重復插在幾部分開頭, 而魚鷹片段則有插在另一部後. 羅生說原本就這樣可能1917年公映時部分弄亂, 我倒覺布拉斯基這美利堅影人和昆汀有一比, 刻意的, 聾啞盲人暗喻當時天朝尤如瞎啞, 需教育引導, 魚鷹暗指民眾為口奔馳, 人為食亡.
或是布先生跟聾校協議, 多加片段爭取美善長多捐點錢給學校, 算最早植入廣告. 說到廣告, 他是為自己公司賣了一個大廣告, 找了大幫華人穿了制服戴了帽排好隊, 全部低頭, 原來帽頂寫字母, 串起帽頂字即他公司名.
不輸名導安東尼奧尼拍的<<中國>>, 布先生對我們中華大國還是有感情, 雖有沙文主義/白人優越感, 時時嘲諷, 但還是關心同情也有肯定認可我們的時候, 對我們一百年後看到的人來說, 這部電影, 珍貴不足以形容, 祖宗祖輩的音容笑貌算是穿越了一世紀親眼 (間接地)看到了, 非一支禿筆可形容.
可愛純樸的人們, 在街上, 在海上, 在河上, 在碼頭, 搵啖食, 那樣地辛苦和無可選擇, 但那份活力, 生命力, 韌勁, 明明很困苦, 但他們對著鏡頭, 在笑, 真心地笑…(除了那場死…)
資料館這場默片放映隆重其事, 請著名音樂人黃仁逵先生操盤現場伴奏 (羅卡叔說這默片沒伴奏的話看 15分鐘就想睡), 找到一眾同道中人, 帶來各種樂器.改造過的樂器甚至其他工具, 因不是劇情片 (只彈鋼琴也行), 紀錄片按理有很多聲音的, 他們為此預先彩排過幾次, 有些特別之處 (魚鷹那里) 有特別音效處理, 要表現那種氛圍, 那個感覺, 那遙遠的時代, 那時的中國......
做的太好, 放映完了, 我們給了多次熱烈掌聲, 我也絕不惜力. 專業觀眾, 映後談還問了黃先生很多問題, 請他展示那些特制樂器及制作過程, 氣氛熱烈, 如不是已近工作人員下班時間 (放映在星期六夜), 一定繼續.
默片現場伴奏感覺特神奇的, 以後這類放映千萬不能錯過. 藉此向影迷們全力推介.

经过中国A Trip Through China(1917)

又名:经巡中国 / A Trip Through China

上映日期:1917-05-21(美国) / 2017-06-20(上海电影节)片长:10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本杰明·布拉斯基 Benjamin Brod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