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导演阿兰·泰纳的处女作。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看了他的《蝾螈》,两部电影在主题上非常的相似,都是关注现代工业社会下人们的精神状态。
电影的主人公夏尔是当地一名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就在他步入晚年,企业发展事业正酣的时候,他在一个电视台采访后却悄然离家出走。
电影以电台采访的方式,透露了夏尔的过去,年青时他曾不愿继承父亲已留的产业,想自己干点事情,可就在他刚结婚不久,还没决定自己想干什么的事情,父亲的逝世一下子把产业重担落到了他身上,他在失去父亲的焦虑和家庭的压力下终于还是接手了家族的产业,并且为之耗尽了一生。
晚年时,虽然很有钱,但他却发现自己始终是如此的孤独,甚至都没能投入到生活当中。为了寻找失去的自我,他决定离家出走,他住旅店,开罐头时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生活居然如此的陌生,就在他出去游荡时碰到了一个画家和他的女朋友。三个人话很投机,便一道出去游玩。
就在一个旷野上,他们把象征着现代工业的小汽车推向了悬崖,夏尔也和他们一起回家过起了相对封闭的生活,远离现代化的干扰。
虽然他们的生活相对平静了,但工业化的大环境依旧让他们无法摆脱,也许他们可以拒绝工业化的生活以及为了工业化而付出的自己的工作努力,但正如电影中夏尔所转述的“世界是永远发展”的,他们停止不了人们继续发展现代工业的道路,当然也就无法摆脱工业化对人们疏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的折磨和发自内心的孤独。
最后,夏尔还是在他儿子的安排下,被“携”回到原来的地方。电影到了这里,似乎人们看到的道路,始终不是一个令人的精神面貌充满生机活力的未来。前方的道路在哪里?难道还是身不由已的继续赚钱消费、再赚钱再消费,却始终精神贫瘠和孤独吗?阿兰·泰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们只有知道前进的方向,才能知道自己的样子。(电影中的台词)
这部电影和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在故事表现上有很大的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是放弃通常的生活转去在精神世界上的流浪,最后又被迫回到通常的生活,而后者则刚好相反,从流浪企图回到通常的生活状态,最后失败又回到流浪的状态。但无论是哪种情形,始终都无法摆脱精神的荒芜与孤独这个难题。
也许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生活的痛苦(“美好的东西下面隐藏着不幸”)才是它的根本原因,也许“贫穷一点反而能使人们过得更幸福”,当然这仅仅是也许。

夏尔之存亡Charles mort ou vif(1969)

又名:Charles, Dead or Alive

上映日期:1970-01-29片长:93分钟

主演:弗朗索瓦·西蒙 / Robert Marcel / Marie-Claire Dufour / 

导演:阿兰·泰纳 / 编剧:阿兰·泰纳 Alain T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