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进入非洲大陆、黑奴贸易正盛行的时代里的一个沃洛夫人(Les Wolofs)的村落。一个年轻Ceddo——沃洛夫人对抵抗伊斯兰教入侵、抵抗殖民者的战士的称呼——劫持了国王的女儿,以避免她遭受正在入侵的伊斯兰教的强制改宗。他杀死了几个前来找公主想要提亲的人,国王召开会议以求出路。Ceddo们在会议上表达了捍卫祖先传统、拒绝被改教的愿望,遭到辅佐国王的伊斯兰教依玛目的抨击和驱逐。国王与伊玛目开始出现矛盾,但几个大臣都跟随伊玛目而去。Ceddo计划群起反抗依玛目,而伊玛目则率先派人连夜洗劫了村庄。第二天,国王的死讯传出,伊玛目自封为王。伊玛目派人前去杀死了守卫公主的年轻人,将公主劫持回来。在全村人强制皈依伊斯兰教的仪式上,公主的出现引起了骚动,他们自发挡住伊玛目打手们的枪口,公主拿起一把步枪打死了伊玛目……

这部片所讲的故事似乎是西非几百年历史的浓缩。Ceddo们所代表的当地贵族努力维系族裔传统,反抗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归化。本片中对伊玛目的控诉非常直观:他不仅恪守保守教规、无视现有传统,而且有计划有预谋地准备武器、培养亲信、扩充人马,最后动用武力控制村庄,自封为王,开始实施强制皈依……天主教在全片出现的不多,由一个白人牧师代表,他始终一言不发,最后被伊玛目的士兵们打死;而牧师始终和一个代表着黑奴贸易的另一个白人男子一起出现,似乎默许着这个男子的作为,后者做着用生活用品或是枪支交换黑奴的交易,奴隶们被链锁锁在他的院子里,他会用烤红的烙铁在他们腿上印上(象征着法国王室的)百合花饰……

本片的情节在依玛目、国王、教士与贩奴者、Ceddo以及公主多方之间展开,本身就并不简单,而导演独特的叙事方式让故事更加复杂。两个公主的追求者在国王面前就谁是正统继承人发生的争执、Ceddo们开会计划反抗时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所有这些细节段落都被以一种更加口述而非书面史的表达展现出来。在一开始面对完全陌生的文化背景和完全新颖的对话模式感到迷惑与费解之后,很快就能感到这部片所包含的力量。片中的对话除了大量使用比喻而非直接论述之外,有些仪式感也非常神奇:在国王面前,每个人发言时似乎都要通过一个叫Jaafar的“发言人”:“告诉他,我的想法是……”,而对方是在场的;每个人发言结束时时常要以“我说完了”结尾。每个人都像是在对祖先发誓,郑重而充满比喻,而只有Jaafar本人是个轻松的小丑。当伊玛目封王后,Jaafar努力像以往一样想继续充当“发言人”的角色,但遭到了伊玛目的排挤。后者把自己的心腹换到Jaafar的位置,开始宣讲伊斯兰治下的新制度……这种口述的而非书本的、始终与祖先保持某种内在联系的言说方式,似乎触及了非洲传统的核心。Serge Daney在他当年的评论中清晰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见文后链接中他的文字)。语言乃至表达方式的丧失是宗教入侵或殖民带来的可能是最重大的后果之一,而这部电影自身的命运甚至也没能逃过语言的纷争:它在桑戈尔治下的塞内加尔遭到禁映,虽然实际原因可能是它对宗教入侵的直白控诉让需要穆斯林力量支持的桑戈尔政府不满,但名义上这部片被禁的原因是它的标题Ceddo中有两个d,而在塞内加尔官方的沃洛夫语书写系统中,这个词只有一个d。桑戈尔本人来自塞雷尔族(Les Sérères),而在塞雷尔语中辅音不双写……

本片中大量出现的符号给片子添加了许多神秘色彩:公主与她的守卫者之间为数不多却充满神秘色彩的感情段落、强制皈依时给村民剃掉头上的辫子……如果说《黑女孩》里表达女主内心独白的干涸而反复的风格化台词有着近似杜拉斯的风格、而《汇票》里的贫民窟生活实拍完全是新现实主义成色的话,那么塞姆班在这部古装片中让人物大量使用比喻而非直接论述的表达方式、给公主以神秘而迷人的姿态、让她最后引领众人绝地反击,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丝帕索里尼的痕迹……

最后,片中有几处非常迷人的段落。白人牧师面对国王的侄子时,合闭双掌开始幻想整个村庄全部皈依之后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成为主教、在他自己的葬礼上发言那段的整个场景是二十世纪的模样,里面的教职人员穿着教袍带着帽子,信众穿着西装革履。一个个穿着西装的村民(其中甚至还有伊玛目!)和他们在(电影里的)现实中的传统服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彻底时代错乱的超现实主义段落毫无预警地就直接展开,直到牧师幻想结束、镜头回到他闭着眼睛合闭双手的画面时观众才反应过来刚才的一段是他的幻想。无论塞姆班是想通过这段讽刺当时的传教者还是想调侃当代非洲教会的面貌,这段让人猝不及防幻想镜头真的很惊艳。还有就是给公主的几个镜头,有一处公主去湖里洗澡,镜头给到她迷人的背影,又给到守卫她的青年ceddo向往的眼神。随后公主把一个葫芦形的水壶递给这个年轻人,其中的性暗示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但整个画面也没有语言。直到年轻人被伊玛目派来劫持公主的人打死,公主通过闪回回忆起与这个年轻人的相遇,两人之间隐秘的恋情似乎才终于的到了确认。而全片最后的定格镜头也非常震撼:背景里一左一右两个伊玛目的随从在村民的起义后露出落魄的表情,而杀死伊玛目后的公主在镜头正中直视观众,坚定又迷人的眼神让人难以忘怀。

注:关于电影标题的这个词Ceddo,有的地方说这个词原意是outsider,指教会以外的人、非信徒。维基词条里说这个来自富拉尼(Les Peuls)语的词本来就是“强者”的意思,后来被用来指沃洛夫人,后来欧洲的、伊斯兰的入侵者用这个词形容反抗他们的西非民众。无论如何,豆瓣给的这个翻译“局外人”完全不确切,更和加缪毫无关系。

附:对这部电影的几篇评介

1979年Serge Daney在《电影手册》上的评论

https://ia800605.us.archive.org/3/items/Daney1983LaRampe/Daney%201983%20La%20Rampe.pdf

(第118页)

1978年《纽约时报》的评论

(链接贴不上来,请自行搜索:"Film: 'Ceddo,' a Pageant From Sembene's Africa:Stately Power Struggle")

澳大利亚电影资料馆的一篇注解,写于2004年

http://www.sensesofcinema.com/2004/cteq/ceddo/



局外人Ceddo(1977)

又名:Outsiders

上映日期:1978-02-16片长:120分钟

主演:Tabata Ndiaye / Moustapha Yade / Ismaila Diagne / 

导演:乌斯曼·塞姆班 / 编剧:乌斯曼·塞姆班 Ousmane Semb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