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在风格上雅俗共赏的电影。影片将雅与俗醒目地并置在一个叙述空间里。影片的女主人公秦瑶作为一个女科学家神态优雅,气度高贵,她在追求事业的同时,追求爱情,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可现实却将她的幻想击得粉碎,她呕心沥血搞出了科研成果,却被人说是利用了女人的特长媚悦了导师所取得,故而反被解聘,调离岗位。她纯情地热恋着导师,导师默许接受又畏缩不前,导师夫人察觉后又拉她到妇联去算账,从外表到心灵都优美的她,被现实的污浊所裹挟,陷入了及其窘迫的境地。秦瑶的精神极度痛苦,甚至想到诀别人世,所以她的外部表情动作不是定睛愣神就是沉思抹泪,长久沉入内心精神世界的结果,使她无法应付外部现实世界中迎她而来的人和事。她甚至不知道怎样过马路,不知怎样绕过清洁工擦地时来回摆动的墩布,更无法招架导师夫人的恶语中伤。她的不食人间烟火达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她带给影片的空间场景也多是试验室、教学楼、会议厅等远离平民百姓的优雅场所。
影片的另一女主人公改秀却朴实、凡俗,她言语泼辣,举止粗鲁,但完全脚踏实地地生活在普通人的生活现实中,其言语行为也是普通人平常的形态:产假歇了一年,刚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眼红掉泪,为五元罚款与警察软缠硬磨,而后又找秦瑶报复出气,她带给影片的影像景观也多是出租汽车站、小餐馆、十字路口、上下班的人流以及出租车内的投机商、老农民等普通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雅的形态和俗的形态并置共呈之后,各自的特点更为鲜明,双方的差异和对立更为显著,于是两种形态的画面开始彼此消解,但又相互弥补,此种状况的造成,潘虹饰演的秦瑶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沉入,丁嘉丽饰演的改秀标志着对现实世界的认同。
两种互逆的行为同时出场,起到了相互反思、相互消解的效果。我们刚要为潘虹的表演而感动而升华的时候,改秀一句粗鲁的“骚娘儿们”便把我们的崇高感冲得无影无踪。当我们为改秀被罚款五元鸣不平时,秦瑶的超凡脱俗又使我们尴尬别扭。由于改秀的泼辣能干,我们觉得秦瑶的精神追求太脱离现实了,飘渺到连擦地的墩布都对付不了的地步,你的精神再崇高,不也要被导师夫人拖向妇联而狼狈之极吗?不还是改秀帮你“解围脱险”吗?你乘着车东奔西跑,去寻找,去追求,不也是改秀拉着你才得以实现吗?
这部影片的差异其表层为两个女性、两种职业的差异,其深层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对于这两个范畴,以往有恒定的价值标准和等级次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这种等级次序的话语,便是对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价值评估。然而,电影对秦瑶和改秀关系的安排,却将原有的次序倒置了,身为“劳力者”的改秀似乎优越于“劳心者”的秦瑶,这一倒置有着当时的历史原因。当时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计划经济尚待改革,这一时期的现实语境是“脑体倒挂”的语境,某些精神生产者的微薄收入与某些物质生产者的丰厚收入互相比较,便造成了原有价值关系的失调,有些人不得不将精神生产当作换取物质产品的手段。在这样一种务实的氛围中,一些脱离实际的精神追求就让人觉得虚无缥缈,与这类精神幻想相联系的情感形态、艺术风格、审美趣味就显得矫揉造作,影片对秦瑶的善意微讽便显得理所当然。
然而影片还反映了现实的另一方面,一些腰缠万贯者并非觉得充实,似乎还在寻找什么。他们并不满足已经得到的,要不,干吗不让子女继承己业,反而拼命地让他们练钢琴、学绘画、考大学?所以改秀在高等学府门前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昂首自由出入大门的秦瑶也顺理成章。
影片的这种不同状态的并置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真实状态,而且体现了辩证的认识方法。对对方的否定,便是对自己的肯定。观众觉得秦瑶不切实际,恰恰在肯定改秀脚踏实地的价值取向。观众觉得改秀庸俗世故时,正是对秦瑶精神追求的认同和赞成。影片中两位不同层次的女性都觉到了自身的不足,都羡慕对方的优势,于是相互吸引了。改秀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进入秦瑶毕业的学府,意味着她视秦瑶为楷模,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秦瑶这样的人,而秦瑶帮助改秀争取顾客,也流露出她欣赏改秀的脚踏实地。
这时候,善良和同情又成为两颗心灵趋近靠拢的催化剂,两个女人拥抱在了一起。这种拥抱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上文所述的两人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也是脑体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得到了象征性的理想化的解决。这也是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融合在一起的人生理想。它符合心理学将人的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视为有机整体的基本观点。

女人TAXI女人(1991)

又名:Woman-Taxi-Woman

片长:86分钟

主演:潘虹 Hong Pan/丁嘉丽 Jiali Ding/葛优 You Ge

导演:王君正 Junzheng Wang编剧:乔雪竹 Xuezhu Q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