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好时镇,好时公司不仅生产着世界上最多的巧克力,也营造出一个好几代员工们赖以生存的社区,在今天则成为了工业旅游的乐园,但好时工厂却即将关闭。

在加拿大的森林深处,一对夫妇执着于用未经加工的可可,以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巧克力,他们批驳工业化生产的巧克力失去其精髓,缺少人情味,他们想让自己的巧克力登上太空,当然方式是卖给航天局……但最近他们开始担忧自己的产能问题,于是计划开办一家小工厂。

在法国巴黎,被誉为全法国第一巧克力生产商的主人,在业余时间喜欢拿巧克力做雕塑。因为巧克力容易融化难以保存,有时他会在雕塑上镀铜。

在非洲的科特迪瓦,这里的种植园供应着全世界近半可可原料,工人大多来自更穷的邻国马里、布基纳法索。很多人工作多年,依然一贫如洗,也根本不知道可可会用来做什么。直到片末,才大概人生第一次吃到了可可做的巧克力。

创作者以自己的视角选择了这四个故事,展示着小小的巧克力中包含着的甜苦人生。至于品味出什么,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味蕾。

作为一个喜欢看点经济管理东西的人,我始终赞赏通过合适的经济活动、组织安排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所有参与者公平地分享价值的行动。所以,在我看来——米尔顿·好时先生及其好时公司是令人尊敬的,加拿大的两口子是装逼的,巴黎的巧克力艺术家有趣但也有点蛋疼,西非可可种植工的境遇则是需要深深思索的。

想起很久前看的某部纪录片,不太确定是不是《公司的力量》中的倒数某集。里面有位西欧某国的工会领袖在镜头前坦承:我们今天所能享有的高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应该感谢第三世界国家。

又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中的第6集《Stealing Africa》。跨国能源公司嘉能可IPO,其CEO个人也身价倍增,也为其居住的一个瑞士小镇新增巨额税收,小镇于是决定为全体居民减税。但当有人建议减少减税额的一部分,把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回馈于嘉能可从事采矿业务的赞比亚时,却招致了多数居民的反对。这个故事的另一半则是,嘉能可不仅在赞比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借助避税交易,使赞比亚损失了大量的矿产税收。

最后我想说,这部片子的中文译名“巧克力人生”,其实并不能完全反映英文名“Life in Chocolate”的涵义。它曾经给我一种误导——人生就如巧克力,苦甜参半。如果只是这种涵义,那么英文名其实应该叫成“A Chocolate Life”。但最后看完片子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四个故事展示着与巧克力有关的不同的人生,有的甜,有的苦,其实大部分的我们一直以来尝到的都是甜,而没吃过苦。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Semisweet: Life in Chocolate(2012)

上映日期:2013-03-29片长:5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Michael Allcock / Lalita Krish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