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我心目中的女神是谁?定高声回答!林徽因![img=1:C]自认为是徽因最美的一张照片,忍不住截图留念[/img][img=7:C]和泰戈尔一起照相也没有怯怯[/img][img=5:C]女主人风范[/img] 年轻时的人生,简直不能让人妒忌眼红。出生名门,留学西洋,天资过人。这不是就苦苦追寻的资产阶级的幸福人生么!虽在子女口中并不是人间四月天,是久病于床、时而性情暴躁的母亲。但在照片中无论生活工作、笑或不笑,就是林徽因的样子。
林徽因,这个名字是诗是迷。又不敢想像这是早在100年前存在的,却超越于那个时代的女性。
朋友说不喜林徽因,在现代人看来“绿茶”的行径。虽不太了解与徐、金的韵事,但认识徽因不应从100年前的背景下,甚至要超越当代的立场去认识她。家庭氛围深邃而自由,16岁游历欧洲,本就是个聪明人儿,对艺术文学又造诣颇深,再加之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就算是在现代,也少有能将这些先天优势赋予一身的人。从与费家十三年的交往也可见一斑,这是两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家庭,甚至可以说除却徽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骨子里就是个自由开放的“外国人”。爱骑马、习惯于先进西方事物(电话/汽车)的便利、也习惯用英文交流通信。
也有可能,我只是选择了我愿意相信的,或是纪录片本身想让我去相信的。但作为一名女性,她对理性与美的追求,那一种鲜活的状态,是我想要学习的。[img=9:C]安妮霍尔式的穿衣风格[/img][img=10:C]与清华营造学系学生合照
端庄的笑[/img]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梁林二人的远见与视野。
“以往建筑师大多以一座建筑物作为雕刻品,只注意外表,忽略了房屋与人生密切的关系,忘记了他与四周的联系,忘记了房屋内部一切家居设计,和日常用具与生活工作的关系。换一句话说,就是所谓'建筑'的范围,现在扩大了,细自一灯一砚、一杯一碟,大至整个城市,一个地区内的若干个城市间的关系。”———1949年清华大学营造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 梁思成
难免会幻想,若是梁陈方案得以实施,今日的北京会如何?今日的中国又如何?[img=12:C][/img][img=11:C]清华营造学系学生[/img] 再看初创阶段培养出的学生。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梁林对学生的天赋要求甚高,认为建筑与艺术息息相关。学风自由却而学术严谨,理想中的大学就该是这个样子。不应是闭门造车的'小学',而是博文强识、触类旁通。梁林两人与西方留学归来的新新学者们,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所学所长都融入到了营造学系的事业中,在试验中拓展。想必那时无论教书与听课,都是件乐事吧。

梁思成与林徽因(2010)

又名:LiangSiCheng.LinHuiYin

主演:未知

导演:胡劲草 / 

梁思成与林徽因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