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很觸動我。但求全責備,必須說它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如果能撮引梁林著作的精要,介紹一點中國木構建築的傳統特色(何謂斗拱、為何飛簷)、力學原理(如何將大屋頂的重量藉由斗拱分散到樑柱)、維修保存在技術上和石建築的差異(到底木構建築能保存多少年)、各時代的風格差異(唐建築就只因為它的古老而有價值嗎)、對日本古建築的影響、乃至於中國古城市規劃的特色,我想本片會更有意義。

梁林二人畢生的志業就是要讓具有一般智識的國人瞭解這些事情,讓它們變成文化常識。為什麼梁林二人要寫那麼多優美易讀甚至有趣的散文介紹中國的古建築,又要給這些美文下那麼些爽朗可親的標題?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此。如果本片能多講一點中國古建築的知識,梁先生林先生若地下有知,一定欣慰。

《營造法式註釋》是梁先生畢生研究古代木構建築的心血結晶,可惜介紹得也不夠。如果能夠舉幾個例證說明梁先生是怎麼結合文獻記載跟對古建築的實際測繪結果破譯這部天書的建築術語,應該會更有意義。

關於批判大屋頂這段歷史,我發現影片畫面裏出現了劉敦楨的文章。劉敦楨這位中國營造學社的老人也出來批判梁思成的民族特色建築理論是「唯心主義」,我疑惑了。梁先生的民族特色建築理論就只是大屋頂嗎?能不能讓我們多看看幾個依照梁先生理念設計的北京市內建築做個評判?這也是美中不足之處。

最後一集比較草草結束,我猜是刪削後的版本,未必是本來面目。姑且不說這個。但總覺得少了一點總結,很多人與事沒有著落。比方說,中國營造學社後來下落如何了(從影片看來1950年代初期學社還存在)?結合傳統圖案設計的景泰藍工藝品怎樣走進群眾、是否商品化了?梁家與林家的後人,至少思莊、從誡、再冰這幾位,目前住在哪裏,還在不在(從誡去年10月逝世了),什麼職業?我覺得應該多訪問一些梁先生的學生,請他們談談梁先生對中國建築的意見。後期學生像樓慶西等人,影片中沒有出現,林洙更不用說。做過官的學生的有些高論我覺得倒可考慮刪削。

本片最感人的地方,對我來說,是梁林(特別是林徽音)和費正清夫妻之間的通信所呈現的友誼。林徽音的書信是無上珍寶。影片裏把這些英文信中譯得真美,但也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引述費正清的文章,說北京(北平)是全世界最populous的古城,中譯變成最吸引人注目的古城,似乎不對。其他還有一些。林徽音的小詩和一些散文有歐化特色,我猜她寫作時常用英文思考,越是情感流露時越如此。英文因為有同位語、關係子句這些建築工具,能把句構拉得綿長又充滿轉折,或許比較適合雙子座女生林徽音表達她敏捷流暢而多變的思想。我發現書信中譯者想嘗試模仿這種風格,很有趣,如果能模仿得更像就太妙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2010)

又名:LiangSiCheng.LinHuiYin

主演:未知

导演:胡劲草 / 

梁思成与林徽因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