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时就看过一本林徽因的传记,已经忘记作者是谁是哪个出版社出的了,只记得白色封皮上印着林的照片,很有书卷气的样子很好看。看过之后我对她的一生也大致了解了,她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等人的故事,还有她的艺术创作,她的性情,她和梁先生最后的遗憾等等。也许是因为从小我就有点复古,总是喜欢了解过去时代的才子佳人故事,所以对林梁的故事就格外关注,还有家庭的小小影响,让我对从事建筑学的他们就充满了好奇。

最近又看到了央视高清拍的讲他们二人的纪录片,再次被触动。片子拍得不错,配音舒缓悠扬,解说一男一女,声音圆润温柔,再加上大量高清影像,让人看着不知不觉就被带回他们生活的年代。

梁思成是名满天下的梁启超的大儿子,林徽因的爸爸也是留过洋的大户家长,他们的结合正可说是门当户对。在那个战火纷飞,民生凋敝的年代,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让万人羡慕,凤毛麟角吧?让人喜悦的是父母让他们去美国读书,并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建筑学。从此也就成就了两人一生的事业。片子稍多介绍了一下梁启超,他是个活力充沛,兴趣广泛的人,从他给思成和徽因的信里能看出他对儿女的深爱。上维基查了下梁启超,他维新变法,办报纸杂志,支持革命的巨大成就不说,看看他的子女们,就知道他是多么了不起:除了思成成了建筑大师,其他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人才,有诗词研究员,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火箭控制专家,还有参加国民党和新四军的。看到这些人的成就不得不让我再次感佩梁启超的家学渊源,这些和他的早期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当今中国大家都在说没有大师,我想答案很好找----没有培养大师的家庭了。

梁林回国后的工作选择再次让人感叹!他们没有像很多归国学子选择一个事务所或学校里当个教授来谋求安稳,反而走上了为中国建筑学奠基的艰难之旅---通过实地考察完成中国建筑史。他们长途跋涉,经过河北,山西,甘肃等偏远山区,寻找古建筑的踪影。梁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体,优雅细致的态度,真难想象他在荒天野地里吃苦,雕梁画栋里爬高上低的样子;林是大家闺秀,可是为了丈夫的事业,竟也不辞劳苦陪伴在旁,甚至好多次自己也痴迷于佛塔寺庙之中专心研究不能自拔。她后来的肺病可能与长年的辛劳有关吧!正当他们的寻古之旅出现曙光的时候(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七七事变爆发,他们不得不随着组织转移西南避难。从此开始了将近十年的辛劳生活。他们一度入不敷出,竟然需要投递稿件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徽因身体每况愈下,梁思成一人支撑家务,还一边完成建筑史文稿的出版工作。

他们在避难中有个小故事,傅斯年听说他们生活有困难,就给中研院院长朱家骅写信求助,过了几个月,经济委员会的翁文灏给傅斯年回信:委作拨赠医药暨学术补助金共两万元整,命为转交。林徽因得知此事后百感交集,又给傅斯年回信表示:“感慨万千,太难为情了”。傅斯年雪中送炭,只是一件小事;但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仗义相助,官员和领导人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尊重,由此小事可见一斑。

片子最后描述了梁林在建国后的结局。林因为一直身体不好,50年代就去世了。梁虽然一直活到70年代初,但郁郁不得志可想而知。北京古城保护和城墙遗址的保护方案没有获得批准,又因为历次政治斗争都有人将矛头指向他。让人感到幸运点的是,林因为早逝躲过了那疯狂动荡的反右和文革,否则以她的性情和敢言又岂能躲过浩劫?梁确实是醉心科研,无任何政治头脑的品性也确实使对他的运动没有升级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否则,真是不敢想象!

我想,梁林这对夫妻让后人记住和称颂得不仅是他们的郎才女貌,家庭背景;更多的是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那种良好风范吧!而让我难过的是,这种美好现在还哪里去寻?

梁思成与林徽因(2010)

又名:LiangSiCheng.LinHuiYin

主演:未知

导演:胡劲草 / 

梁思成与林徽因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