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师与玛丽隔壁
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781278563


前一篇文章从改编和文本的角度对Elementary的第一季做了一个梳理,这篇要谈的是剧集内容本身,和它在它所在的犯罪剧流派中的定位。照例有剧透慎入警告。

作为一部犯罪剧,除了“改编偏离原著”,Elementary经常受到的另一个重大质疑是“罪案太平庸”——排除对酷帅狂霸拽的极端追求(这个Elementary里确实没有,我一般靠撸POI来满足),被什么样的犯罪剧吸引首先必须是一个个人口味问题,我会列出我心目中犯罪剧的几个模范做参考,如果波长还比较在一个次元,基友你有潜力被我卖拐成功,如果完全不在一个次元,了解一下外星球的逻辑也不错。口味这个东西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雷点和萌点是很好很有趣的事情,但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去尝试新事物应该是人生乐趣之一,而且是只有自己才能剥夺的乐趣。以下为参照系:对我来说最推崇的犯罪剧是BBC的《马普尔小姐》,对流派做出杰出贡献的是《CSI》系列和《犯罪心理》,客观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收视界的常年霸主《NCIS》。具体的原因会在下文里加以说明。

其次,明知道口味问题太复杂太多争议,还想试图写一写,是因为除了作品本身、个人经历、性格和圈子之外,一些中肯的评论还是对我欣赏各种文艺作品的口味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比如如果没有学过当代艺术史的话,去美术馆的乐趣会减弱不少;如果没有读过巴赫金的话,我还是会喜欢《巨人传》和《大师与玛格丽特》,但可能说不上自己为什么喜欢,也没有足够的指引去找到更多类似的好作品。比起互掐和唱赞歌,我更想试试看能不能客观的说清楚“我为什么觉得好”和“怎样欣赏才能看出好”这样两个问题——如果你看了觉得没启发,一定是我写的不够好。

最后,暴露一下自己常年做PPT的低下职业地位——开讲之前先列提纲,分析问题必须得有框架,接下来的分析会从“罪案”、“侦破”和“悬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Elementary中的犯罪,也顺便说说别的犯罪剧。

罪案

当看到Elementary里引用了现代犯罪学之父杰尔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名言“犯罪是自由意志的产物”时,我不得不拍大腿叫好。犯罪虽然是人类社会中的阴暗面,但也无非是人性的产物,对我来说,好的犯罪剧在设计罪案时必须能做到这一点。

拿罪案中篇幅最重的谋杀来说,激情犯罪是动机和精神状态结合的产物,有预谋的犯罪要么来自人格和精神状态的异常(连环杀手属这类),要么有动机,这个动机一般不外乎利益和情感。在犯罪剧的近亲推理小说这个领域里,我们不难发现,欧美系的杀人动机里有更多利益因素,还经常会加以国家安全阴谋论救世情结等大作料,日系的杀人动机里颇多伦理奇情。从现实的角度讲,为证明自己聪明无敌而杀人这样的动机是几乎不存在的,那种被英雄化的BOSS魔头形象不仅仅是三观不正,而且会导致整个故事变形,很难拉回正常情理。虽然很多人看犯罪剧都会激动,会觉得反派非常有魅力,但人类的最本能的心理反应决定了夺走别人的生命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般的动机能驱使的行为。

Elementary给了莫里亚蒂重大的利益动机和接受犯罪委托的身份是我最欣赏的一点,除了和福尔摩斯的对决中涉及的感情因素,她不会为展示自己的优越感而杀人,虽然她会对设局的质量有极高要求。更巧妙的是剧中安排了她招募一些对杀人有病态兴趣的人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不改变他们的MO(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实中,大部分因心理和人格问题驱动的杀手是被视作不够聪明而且手法粗糙的,因为他们要么有会被识破和成为弱点的偏执喜好,要么精神状态不稳定。Elementary的这个观点在超级碗引导那一集里借福尔摩斯的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不要神话连环杀手,他们大多数比女王的执政庆典还蠢”,在剧情描写上本剧也呼应了这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有鲜明MO的连环杀手,比如剧中设定有虐待狂倾向的莫兰,比如“意外杀人”工程师,都处于莫里亚蒂蛛网的最底层,他们是不知道莫里亚蒂真实身份的,而被莫里亚蒂亲自击毙的了解她底细的杀手,则是更“职业”的“高层”蜘蛛。一句话,职业人士比深井冰更可靠,这在杀人界也同样适用。

这个设计罪案的标准也被沿用到了Elementary的其他案子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罪犯都只是被特殊经历和隐秘动机扭曲的普通人,手法中往往有曲折,但都合常理,很少见造型凹得别致的“犯罪天才”和神乎其技要开金手指的手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集包括家庭主妇参与的四人抢金库犯罪团伙,被用早年性爱录像带勒索而杀害同事的公关公司创始人,为加薪升值股权靠杀人帮老板扫清道路的投资银行秘书,为保护纽约城而清算一起模拟恐怖袭击计划队友的知识分子——所有的动机在被剥开层层伪装之后其实都很简单,这种阳光下的阴暗因为真实,所以更显惊悚。我之所以推崇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从她作品改编的《马普尔小姐》,正是因为克里斯蒂对人性观察入微,即使环境设置往往只是安静祥和家长里短的郊区小镇,动机无非家产和伦理,却能塑造出最经典的侦探形象和犯罪作品。

如果用这个标准看犯罪剧,Dexter虽然制作精良,故事也编的还算圆,我仍然无法把它当作“犯罪剧”来看,“惊悚”和“伦理”更像是它的流派。新剧The Following这种纠集连环杀手完成大使命的设定,就显得更加架空,为了戏剧性而戏剧性了。至于用超现实手段破案的流派,就不放在这一组里进行讨论了。

侦破

说到侦破,我想首先说说“演绎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Elementary已经借福尔摩斯的旧日毒贩朋友瑞斯的口说了出来:第一部分是知道事情,第二部分像艺术创作,是建立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在“知道事情”这一点上,被更多强调的是观察力,也是福尔摩斯的标志性技能,但容易被忽视的是背后的功课。我很欣赏Elementary里面数次对练习和学习的强调,比如福尔摩斯的看N个电视大法,读各种稀奇古怪的论文,给华生布置的种种阅读和实践作业等等。“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两句话在“演绎法”上都适用。都没有强大的知识和常识储备,是无法完成“演绎法”的,哪怕有互联网上无穷大的知识库也不行,因为不管是用谷歌还是必应,都得先知道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在已知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找到真相的灵感是一种天赋,确实像艺术创作一样,让人不禁觉得也许需要一点儿外来的“刺激”——瑞斯觉得那应该是毒品,但事实上剧中的华生却担当了更健康环保的“刺激”职责。“你让我变得更好”是编剧说的,“有些人不具有天才,但具有激发天才的能力”是原著说的。

接下来要说的是“演绎法”在现代背景下的位置是什么。在福尔摩斯原著的时代,因为侦破技术的局限,演绎法更容易显得神乎其技,但在CSI和犯罪心理等片子都已经把各类破案手段兜底展现给观众的今天,演绎法到底能做什么呢?这一点剧中也有交代,比如同作为找到疑犯的手段,福尔摩斯亲口说出他的演绎法和心理侧写是完全不一样的,演绎法是针对独立案件点对点的推断,而侧写则是通过系列案件面对点的估量总结,心理侧写的手法在有预谋的独立案件中是难以应用的。同样,演绎法和现代证据采集分析手段也有种兼容互补的关系,DNA和物理证据鉴定提供的是呈堂证供,而演绎法给予的则是“去哪里找这些证据”的指引。也许没有演绎法,证据采集和分析者最后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演绎法能让结论提前,为整个侦破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大破案的机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犯罪剧该如何塑造现有的司法系统。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演绎法对之前提到过的已经存在并很完善的侦破手段越俎代庖,做出拳打CSI脚踢FBI壮举的话,绝对不会显得更高明,反而让人感到编剧缺乏常识,大开主角光环。像格雷格森警长说的:“在你来之前,这个城市和整个警局都已经存在了。”Elementary很注意这个问题上的分寸感,没有让福尔摩斯成为拯救愚蠢警察和罪恶城市于水火的超级英雄,而是找到了演绎法可以发挥的空间,也让剧集在众多犯罪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除了解决疑难和争取时间之外,福尔摩斯和他的演绎法也在现存的司法程序中间找到了“空子”,比如在人失踪不到48小时的时候就可以介入调查,能去寻找不能惊动官方的被绑架者,可以比“在编”警察有更多获取证据的手段,不用太吃律师和警局内部事务部门那一套,可以接手一些常规办案逻辑下不会被官方接受的疑案等等。在原著中,侦探和医生接受了很多调查委托,这一点在本季中体现的较少,希望在第二季里除了在纽约警局接案和像柯南一样“碰”谋杀案之外,会有更多有趣的委托人出现。

悬疑

如果罪案从罪案策划实施开始沿自然时间线拍到破案,那么一切犯罪剧都不会有悬疑存在。在电视这个载体上,犯罪剧的悬疑因素取决于悬疑如何被展现。

犯罪剧大概是对编剧和对导演最挑战的类型剧,因为他们要根据以上分析过的罪案类型和侦破手段决定什么时候展现证据和引入嫌疑人。这个时机要让他们能把故事讲清楚,又不会一下子就被观众看穿底牌。CSI系列和《犯罪心理》采用的都是侦破过程和作案过程都分段展现的手法,比如《犯罪心理》里最常见的做法是:疑犯作案的镜头一直有,但随着破案进程的推进从不露脸到露脸,最后破案者和作案者终于面对面,戏剧冲突达到顶峰。《马普尔小姐》这类片子则采用了疑犯藏在普通人物中一起登场的手法,视角更像是旁观者不是侦探的,我们不知道侦探在想什么,一些关键的推理和证据会在最后揭晓。Elementary则基本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视角,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证据都是作为破案者实时遇到的,从开始推理到揭晓答案的每一个思路都会在过程中呈现,只有两人“做局”的时候,镜头不会跟踪,要等到疑犯落网之后才说出原委,倒叙手法只在福尔摩斯被绑那一集中出现过。NCIS每集开始时照片闪回式的悬念设计独树一帜,经常会调整时间线,所以悬疑往往被构筑的比较大。这部剧的人物背景故事都异乎寻常的丰富,调查和证据的部分很踏实(网络和实验室领域都有强人出没),加上探案小组本来是军队背景,经常有非常宏大的反恐和国家安全等题材,所以能收视长红也在情理之中,排除个人偏好我给的综合评分也最高,但在犯罪剧这一流派中,也是属于比较靠近“悬疑”和“惊悚”分支的“调查”类剧集,离“推理”类稍远。

看Elementary的时候,如果期待它叙事手法之外的“强大”剧情的话,恐怕会很失望。比如我们总知道真凶已经作为主角或配角出场,不关心找到真凶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而只去猜真凶的话总有机会猜中。比如所有侦探和医生知道的看到的细节和证据都已经被展现,想要最后大侦探抛出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关键证据是不太可能的。比如侦探和医生的体力值基本都是战五渣想要看动作戏出门左转宅总家的李四叔可满足。Elementary的案情展现是以细节为指导的,让我们一直跟随福尔摩斯,哪怕是被误导和缺乏证据时的历程。这确实不是一部大起大落或展现智商优越感的剧,而且犯罪剧的领域里几乎已经太阳下面无新梗,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这种理性细腻的风格,看到案件中的“现实性”比“传奇性”更重要。

总而言之,Elementary作为犯罪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比现实只高一点点”——福尔摩斯像个普通人,作案的也都是普通人,这种设置让人很有带入感,仿佛“神探”走下神探。但如果真的把真正的普通人放到同样故事里,大概设计不出更高明的案情,也做不出福尔摩斯式的推理。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到底高多少,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对这“一点点”尺寸的精确把握,是我喜爱本剧的理由,大概也是很多人不喜爱它的理由吧。

最后,各位基友对上篇文章的评论和转发我都仔细看过,抱歉不能一一回应,但得知有这么多Elementary同好真的是一件意外又高兴的事,希望这部剧接下来不会让我们失望,且能保持水准的多拍几季吧!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第一季Elementary(2012)

又名:福尔摩斯新传(港)

主演:约翰尼·李·米勒 / 刘玉玲 / 艾丹·奎因 / 乔恩·迈克尔·希尔 / 娜塔莉·多默尔 / 

导演:迈克尔·科斯塔 / 编剧:罗伯特·多尔蒂 Robert Doherty/阿瑟·柯南·道尔 Arthur Conan Doyle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第一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