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推理”的解读病态到了极点,简直神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仿佛一部侦探小说不死上那么三五人、凶手不在最后一刻才登场,就不能叫“推理”了。

推理没那么多神秘之处,它很普通,基本上每个普通人都会,只是水平高低的问题。

这就好比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数学,但并非谁都能成为“数学家”。尽管如此,大多人“会数学”这点事实还是不会变的。

那么什么是推理,我们可以举一条很日常的例子。

比如你在桌子上看到了一条划痕,然后根据划痕的形状,推断这可能是铁制品造成的,因为木头和塑料物品无法形成这种划痕,而这种铁制品很有可能是刀子。如果你经验再丰富点,还可以认出具体是哪一个种类的刀,甚至再因此缩小范围,得出可能是一种品牌、附近谁拥有这种刀子的结论。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推理,它没那么多东京双煞之处,普通人都能略知一二,出色的侦探则能往更深的层次去思索。

推理也只是探案过程中的一种运用手段,而不是全部、不是唯一,就算“神探”福尔摩斯也无法办到每一次都单枪匹马搞定一切,原著中的60个案件里,福尔摩斯没能完全解决的就超过十个(也就是每6个案件他就会有一次重大失误),现实中的李昌钰同样不能一人顶万人,他经手的数千个案件中,也有上百个目前没能解决。

很多人说《福尔摩斯》的推理很弱,但严格意义来说,除了《福尔摩斯》和爱伦坡短片等少数作品,大多侦探剧都谈不上是在推理,那些都只是在YY。

现在的很多热门侦探小说,它们有推理吗?没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故意省略掉了关键的情节——特别是对犯人不利的描写,好让犯人登场时让读者“大吃一惊”。

这些手法无论多么精彩,都只能叫“悬疑”,不能叫“推理”。

尽管这些故事以探案的形式出现,但它们本质上只是“猜猜我是谁”、“请问圆球放在哪个杯子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后宫男最后会抱走哪个女主角?”而已,就算不以命案的手法出现,这些故事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成立。

《福尔摩斯》不是这样,而且《福》并不强调案件必须是命案、犯罪现场必须在孤岛、抓住犯人必须“猜猜我是谁”。

《福尔摩斯》系列中的名篇《斑点带子案》,虽然柯南道尔搞错了蛇喝牛奶的细节(世界上的确存在会喝牛奶的蛇,不过道尔本人只是单纯地对蛇作了错误的理解),但它依然不失为一部推理佳作,这部作品曾在美国的警察学校被列为参考文献。

我们来回顾一下《斑点带子案》福尔摩斯的破案过程,他确立了嫌疑犯后,仔细观察了嫌疑犯屋内的情况,然后很细心地交待了委托人接下来的大概做法,之后和华生地在附近找了一处地点埋伏了起来,一直盯梢到了晚上(这是一个很漫长、很痛苦、却十分必要的过程),最终证实了犯人的犯罪动手法和动机。

在这个非常专业的破案过程中,福尔摩斯并不是呆在房间里纸上谈兵一番,然后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了,而是结合了多种破案手法,推理只是这个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手段。

柯南道尔本人就有一定程度的侦探知识,并不同于后世的诸多推理小说家,所以他写作的过程中更突显刑侦细节,而不是单纯的“犯人就在我们中间”、“犯人的杀人手法多有趣”。

当然《福尔摩斯》本质上是一部小说,不能将其当作刑侦教科书,而因为柯南道尔本人很迷信,原著小说后期的作品有过度唯心的倾向,甚至教授事件还略带有科幻色彩。

尽管如此,《福尔摩斯》的推理依然远在今日的诸多热门侦探小说之上。

有人拿《冰果》中里志的观点来认证《福尔摩斯》的推理不如后世作品。

《冰果》只能算是一个作者的个人看法,它并非是没有谬论的,比如里志说叙事诡计在《福尔摩斯》时代并没有,而是在克里斯蒂时代才被推广起来。

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完全不是。叙事诡计是侦探小说创作的五大基本篇之一。现代侦探小说是爱伦·坡创立的,他的五个侦探短篇基本上就是后世侦探小说的五个基础,而他笔下的《凶手就是你》就是叙事诡计的典型,故事中的“我”就是在舞会上恶作剧的元凶,而作者故意在写作过程中隐瞒了这一点,“我”对犯人并没有好感,但在叙事过程中却偏偏强调犯人的优点,对读者的视线进行了欺骗。

后世的叙事诡计小说,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凶手就是你》的模式,而“我”通常被定位为最后的犯人(比如《罗杰疑案》),但不管“我”是不是作案主谋,这点创作原理还是一样的。

最后,批评一下某些人认为华生很“弱智”的观念。

之所以会得出这种奇怪的结论,无非是办案过程中“读者都想到了,华生却没想到”。

可问题是,为什么“读者都想到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故事被模仿、抄袭、炒烂了,不再有新鲜感,以致故事看了一半就知道结尾。

但在《福尔摩斯》时代,这些故事并非是“老套”的。

现在看冒险片,主角的爸爸如果失踪了,他十有八九是最终BOSS,因为很多作品都这么编,都让人产生既视感了,可当年《星球大战》那句“我是你爸爸”,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震惊,因为当时不那么流行这个。

拿后世人炒烂的东西作为标准去衡量前人、然后说前人“老套”,这是什么逻辑?

《巴斯克维尔猎犬》今天来看并不那么新颖,凶手是谁一目了然,猎犬是什么也让人猜个大概,可当年密室大师卡尔·狄克森却这样评价:“如果说它不是名篇,那我简直想不出还有作品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PS:福尔摩斯和作者柯南道尔在性格和价值观方面是有很大不同之处的,首先柯南道尔非常讨厌福尔摩斯,这点福迷基本都知道,他并不将《福尔摩斯探案集》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其次道尔很迷信,而老福却在故事中屡次有破除迷信的行为。福尔摩斯的智慧,并不等于柯南道尔的智慧。也许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不感兴趣,反而使他更能放开手脚去塑造这些角色吧。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第一季Elementary(2012)

又名:福尔摩斯新传(港)

主演:约翰尼·李·米勒 / 刘玉玲 / 艾丹·奎因 / 乔恩·迈克尔·希尔 / 娜塔莉·多默尔 / 

导演:迈克尔·科斯塔 / 编剧:罗伯特·多尔蒂 Robert Doherty/阿瑟·柯南·道尔 Arthur Conan Doyle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第一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