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是名字吸引的我。愈发发现了,文章也好电影也好,标题是关键之一。得让人好奇。一旦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就占了先机。

就好比现在,这部片子虽然好多情节我已经忘了,但名字还在念念不忘地反复咀嚼。

这个小制作电影,就发生在一座小城里。一个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的弱智弟弟在他参军的这几年饱受城里一帮混混的羞辱欺凌,最后不堪忍受,上吊自杀。哥哥回来,为弟弟报仇。几天之内,将所有参与过折磨他弟弟的人逐一杀死。其中一大看点就是军人杀人的手法,挺狠毒、精确、粗犷。

说实话,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已经很困了,而且那天还感冒。 在半梦半醒晕晕乎乎的状态下了看了5-10分钟,还没进入状态。直到看到了海报上带着防毒面具的那个场景,有点唬人。这才稍稍醒了一些,不过我到现在也没明白,带面具干啥?本来就是打算赤裸裸报复的,还需要这玩意制造气氛么。


因为快睡着了的缘故,我到电影拍到快结尾时才发现弟弟原来早已经死了。镜头中所有和哥哥一起出现的弟弟,都是哥哥想象中的人物。

意识到这点,让我稍稍有点震撼,瞬间对导演有了些愧疚,为我的后知后觉。

也就是从这,我开始打起精神,期待故事的结尾。

作为我这样一个看动画片都能感动地流泪的人而言,任何情感都能触动到我。我喜欢这种表达兄弟感情的方式。

在懊悔和仇恨中表达一种隐忍的感情。

前两天玩桌游,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牌,并要抽取一个爱的人,一个恨的人。
最普通的情况是,自己是A,爱的人是B,恨的人是C.
但也可能有几种极端的情况,抽的爱的人是自己,或者恨的是自己。
或者爱和恨的是同一个人。
碰到极端情况,游戏结束后算起分来就比较复杂了。
事实上,不止游戏是这样。
当感情不是那么单一,处理起来就要困难的多。
很多小说的精彩就在于能将难以描述的几种感情,比如爱恨交集,或是爱悔掺半放在同一个人心里,并且清楚地描画出来。

爱,单独看,是伟大的。
再佐之,恨、悔。伟大之余就显得悲情、扼腕痛惜。

很多分手的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恐怕也是一方面还残存着爱,另一方面又被悔恨所占据。总是以一种“假如当初我做了某事或是假如当初我没有做某事。。”的句式开头自我定罪。以“如果能再来一次。。”的幻想结尾。
反反复复地检点、悲痛。

而当一方已经死去,任何一种假设和幻想都彻底覆灭。以一种决然的方式。

生存一方的爱恨愈发膨胀分裂,连释放的出口都无处可循。

到极处,只有以死逃离。

这个结尾,是编剧的巧妙。




死人的鞋子Dead Man's Shoes(2004)

又名:死到临头

上映日期:2004-10-01片长:90分钟

主演:Paddy Considine/Gary Stretch/Jo Hartley/Toby Kebbell

导演:Shane Meadows编剧:Paddy Considine/Shane Mea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