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鲜》这部纪录片分上下两集,上集讨小海主要展示的是捕鱼,采贝,捕蟹,挖蛏几个部分,涵盖了目前小海鲜获得的两个主要途径,采集野生的和收获养殖的。

第一部分展示的是拗罾捕鱼,利用长竹竿和大网,运用杠杆原理从海里捕鱼,是生活智慧的集成,两位渔民成功捕捞的应该是海鲈鱼。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只加一点姜的清炖海鲈鱼,肥美鲜嫩原汁原味。第一部分出现的其他鱼类美食还包括红烧鲻鱼、上汤河鲀、清炖梅童鱼、葱香豆腐鱼。
第二部分展示的礁石取小海鲜,在大风大浪中到达崎岖不平的礁石上,父女二人主要采集的是藤壶和青蛤。而后面出现的两位男子更加惊险的,一个控制安全绳,另一个则下到礁石深处采集佛手。
镜头展现了两道渔民美食,第一道是父女二人在礁石上直接生活,熏烤岩壁上的藤壶,烤熟后直接取下食用,新鲜甜美度爆表。第二道则是清炖佛手,用蒜和辣椒爆锅后加入佛手翻炒清炖,吃的是小海鲜的鲜美和弹牙口感。
第二部分还出现了其他贝壳类美食:炭烤生蚝、白煮辣螺、高汤香螺、水煮青蛤、葱油海瓜子、花雕炖血蛤。
第三部分展示的是在舟山渔场出海捕捞的场景,捕捞船主要的收获是白蟹,即梭子蟹。这里也描述了目前近海捕捞没有渔汛的情况。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清炒梭子蟹,葱姜爆香放入梭子蟹后,加料酒(也可能是黄酒)翻炒,新鲜的白蟹蟹肉紧实,滋味十足。
第四部分展示的是海水养殖,这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小海鲜供应来源,镜头展示的是在蛇蟠岛码头一带的蛏田里挖蛏子的场景,翻开厚厚的淤泥,手工挖蛏,还要保证完整性,挑战耐心耐力。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盐水蛏子,只用少量姜和盐调味,最大程度突出蛏子的鲜嫩肥美。也展示了蛏子的其他做法比如盐焗铁板蛏,在厚厚的盐上平铺蛏子,铁板焗熟,咸鲜风味十足。

下集烹小鲜展示的主要是台州人民融汇在生活中的吃小海鲜的各色方式,不仅有直接烹煮海鲜的料理,还有一些以海鲜为辅料加入在日常菜肴中的方法。
第一部分展示的这个养殖青蟹的一家人的故事,安居小乡村围绕青蟹的诗意生活中也有网店卖蟹的生活智慧。
镜头里展示的家庭美食,第一道是姜片黄酒蒸青蟹,蟹上灶,生姜去寒,黄酒去腥,蒸熟而食。第二道是花雕醉青蟹,黄酒浸泡青蟹一个小时,上锅蒸煮。9月的青蟹,蟹膏十分的肥美,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状态,太诱人了!短暂镜头带过的做法还有红烧青蟹。
第二部分展示的主要是一个挑食男孩和勤劳外婆的故事,外婆用清蒸鲳鱼等鱼类美味诱惑挑食男孩失败后,展示了腌制醉泥螺的手艺,在滩涂抓泥螺回家后,洗净,食盐加水浸泡泥螺在罐子里,一天后,将浸泡泥螺的盐水倒入锅中,加姜片,桂皮和黄酒煮成卤汁,冷却后倒进罐子里再次密封一个月就制成了。
不仅醉泥螺讨得了挑食男孩的喜爱,外婆还做了麦焦,面皮加入蔬菜肉类小海鲜后卷食。此时镜头转向了台州人民的日常,除了麦焦,台州人民日常的三鲜面皮、麦饼也融入了小海鲜的存在。咸口的麦饼,在面团中加入海苔虾皮赶制而成,有海滨别样的口味。
第三部分展示的是为百岁老奶奶贺寿的一个大家庭,从祖国四面八方回家的一家人,忙活起了寿宴大餐。首先重头大戏是海鲜长寿面,手擀的面条,清亮的汤,用雪菜笋丝炒小白虾花蛤等制成的浇头,这一碗真的太棒了!
第二道展示的美食是蛋煎扁食,扁食类似北方的饺子,综合了肉笋虾仁香菇等炒制的馅料,放入面皮对折后首尾相连包成扁食,放入锅中煎至八分熟,加入蛋液就ok了。
接下来镜头流水般地展示了更多的海鲜盛宴:牡蛎炖豆腐、红烧对虾、蛤蜊芙蓉蛋、酱爆短蛸、水煮藤壶、豆豉金枪鱼(此处我觉得字幕有误应该是鲳鱼)、油爆虾蛄、脆皮豆腐鱼、家常小黄鱼。这家妈妈的手艺真的绝了!
第四部分展示的是台州人民在正月十四过节的场景,他们吃一种叫糟羹的食物,糟羹有甜咸两种,甜口的有香蕉、红枣、葡萄等甜果加高糖分食材混合熬制。
咸口的是很浓墨重彩的镜头,一群主妇们围坐,将青菜、山药、冬笋、香菇、豆腐、虾仁、牡蛎、风干望潮(小章鱼)、鱼鲞的各色食材切成小块后,加入大锅中熬煮,红薯粉或其他淀粉粉质让糟羹融合,大荤大素,小鲜小腥,熬制浓稠,热气腾腾的一晚,抚慰了冬季寒冷的胃。
整个纪录片都是在台州的各个地区采集的素材,这个浙南沿海的宝藏城市,大概会吸引很多像我这样的海鲜爱好者吧。海鲜本身是极致鲜美的美食,所以全片中的大多数做法都以清炖水煮清炒为主,是原产地人民对海鲜的最大敬意了。最后以一句纪录片里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总结:当我们坐在大都市享用美食,除了那些付出辛劳的人们,还应该感激大自然的馈赠。

小海鲜(2015)

主演:未知

导演:李勇 / 杨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