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我看了一下票房数据,很庆幸这部电影没啥票房。也不奇怪,即使是迎合大众反智情绪的捏脚电影,也要讲究一点技术。就像《夏洛特烦恼》内容低级,但人家包袱抖的漂亮啊。

影片基本看上个十分钟就能知道后面的情节了,其实你在宣传片看到的内容就是本片的全部了。唯一的悬念就是看导演如何煽动观众对少年罪犯的仇恨,以及李长峰用什么手段复仇。结果可想而知。国内的尺度本就不允许大尺度的暴力镜头,导演就反复的播放那段施暴的视频,用视频中女孩的叫声反复撩拨观众的情绪。至于复仇戏我甚至不想评论,逻辑、表演、摄影、配乐全都不对,简直是作为导演的反面教材。

以李长峰认尸那场戏为例,导演几乎犯了导演这个行当能犯的所有错误!运镜没有张力,表演哭天喊地,配乐画蛇添足。《甜蜜蜜》里张曼玉认尸那场戏,同样的停尸间,同样尸体上有纹身,看看陈可辛是怎么拍的!不会拍你还不会抄吗?

电影的题材紧扣这几年的社会热点事件,从受害者父亲的角度迎合大众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入刑的诉求。我想说这不是电影应该做的!作为大众传媒,电影在娱乐的同时本应该更为审慎的对待社会热点问题,不说什么反思,至少应该留有讨论的空间,退一万步说也应该符合一般的普世价值。而这部电影的主创主动迎合大众反智的仇恨情绪,鼓动未成年人犯罪入刑,甚至利用这些赚取票房!我不想评论他们的行为,因为那要用脏话来表达。

至于未成年人犯罪入刑我个人肯定是反对的。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确定你的孩子一定是受害的小芊呢?万一他是残暴的王天笑呢?即使是罗智诚这样的老实孩子,他只是处于软弱或只是需要朋友,被别人裹挟到了犯罪行动中呢?你们还是坚持要以牙还牙吗?

你们真的觉得严刑峻法,可以阻止血气方刚的半大孩子做荒唐事吗?他之所以是未成年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能完全控制他们的欲望。回想我们年幼的时候,师长禁止我们做的事,有哪一次我们是听话的。我们在那个年纪谁没有做个几件让自己后悔的事?

也许你会说,有些孩子看起来已经无药可救了,这是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真的吗?那么我想问:无药可救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判断?不好的环境当然出坏孩子的几率会高很多,但就没有反例吗?艾佛森长在贫民窟,他有可能成为毒贩,但他最终成为的篮球明星。我们的同事中有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的家乡条件恶劣,教育水平底下,但是他就凭着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埋头苦学考上大学,成为城市中产。所以说一个人的成长至少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环境,二是个人意志。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都有可能摆脱低级欲望的控制,作出理性的选择。面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些成年人没有创造出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让所有孩子健康成长,在他接受相应的惩罚之后,应该给他一次从新选择的机会,直至他成年。

至于想李长峰这样的受害者家属,他当然有权要求对等报复。但如影片中罪犯害死了几个女孩,我们怎么办,枪毙他多少次呢?他侵犯了女孩,我们再找人侵犯他吗?

面对受害者家属,社会除了把罪犯绳之以法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吗?有没有机构对他们做经济上的补偿和心理上的关怀呢?而这些是一个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功能配置!我们除了喊打喊杀之外,有谁为受害者家属想过并做过这些吗?



彷徨之刃(2022)

又名:彷徨之刃中国版

主演:王千源 王景春 齐溪 张宥浩 王天辰 周政杰 阿如那 吴双 

导演:陈卓

彷徨之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