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不再成为电影时,电影本身的意义又该往何处安放?


先看改编的原著,虽然近年来东野圭吾的争议很大,甚至对于他是否应该被称作推理小说家都有相当大的反对声浪。但不可否认的是,东野圭吾确实创作了一批相当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彷徨之刃》在其中并不算是烂作。相反,东野爽快的摒弃了推理元素专注于对社会问题描写,给予了这部小说时代性,让东亚各国都对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和辩经。


好,那让我们看看国版的《彷徨之刃》干了什么。很喜欢谋张飞的一句语音:“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当这部电影对这种话题害怕到避开小说的核心时,不论王千源的演技如何,不论打戏感情戏有多精彩,这部电影都是注定失格的。最典的害得是结尾的新闻播报和字幕,电影制作方估计还觉得他们太正义啦😆让所有人都伏法了,唯独只把杀人强暴的少年犯轻判了十五年捏😋。


如果说上面的改编是为了过审,那大家尚且还能接受,但电影却总是有“炫技”之嫌,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地方胡乱改编。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彷徨之刃”?彷徨是内心的善念,刃是内心的决断,这个词在原著中是同时用在警察和男主身上的,他们本身都因为自己的善意而痛苦,又因为自己身上的责任需要违背自己的本心做出选择。而他们互相博弈以及与自己对抗的过程,深刻的暴露了当今社会法治的缺失以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而这部电影是怎样修改的?男主第一次袭杀少年犯,在原著里极其凶狠果断,改编出来居然是少年犯先下的死手,男主被迫反击正当防卫。把这种软弱犹豫拍出来,导演以为这就是“彷徨”了吗?恰恰相反,这种不果断的复仇只会毁掉男主人格中的“刃”,让他的复仇不再纯粹,而不纯粹的复仇也绝不可能感动观众。


对于警察的“彷徨”,电影是怎么改编的?在废弃宾馆的追逐战中,警察明明抓住了男主,却因为一时心软没有开枪,放过了男主。导演以为这是“彷徨”,却导致这位警察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在原著中,警察结局虽然有犹豫,但依旧为了自己内心中的程序正义而开枪。这枪开与不开,代表的是警察心理对自己身份定位和社会认同感的强弱,如果不开这枪,那这位警察不就和男主完全一样了?他还能被称之为彷徨之刃吗?自以为是的改编导致人物的崩坏在国产电影里已经出现不止一次了,在其中只能看到编剧满满的无知与傲慢。


东野圭吾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如此被挥霍,并给观众留下错误的印象是令人十分惋惜的。只能说现在的国产电影,少沾悬疑,少碰瓷作者和演员的名气,好好沉下心打磨剧本才是正道。



彷徨之刃(2022)

又名:彷徨之刃中国版

主演:王千源 / 王景春 / 齐溪 / 张宥浩 / 王天辰 / 周政杰 / 阿如那 / 吴双 / 

导演:陈卓 / 

彷徨之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