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版《彷徨之刃》里王千源演的不错。基本上故事是以他的视线展开的。



王千源是1972年出生,今年也五十二岁了。状态保持的相当不错,电影里看着完全意识不到他的实际年龄。王千源不是第一次演父亲,2010年,十四年前就在《钢的琴》里面演了一个父亲。



在《彷徨之刃》里王千源演的李长峰是一个建筑工程师,从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面形容枯槁,非常准确地给出了一个绝望的父亲形象。很明显看出来王千源在角色上投入了心思,最开始肌肉壮硕,后面一点点枯瘦下来,到了后面伤口发炎导致他处于高烧状态,身上非常明显的消瘦,眼睛因为病痛和休息不好变得干枯,视线不清,嗓音低哑干涩。



不过,导演和编剧给出的人设有点损伤角色魅力。故事是发生在2009年,王千源本身是工程师。以他的身份和背景经历,女儿被害第一时间是报警,然后会一直寄希望于警方。到他接到罗志成告密短信之前,剧情还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在王天笑家里他看到视频,义愤之下打死王天笑之后,突然就不信任警方了。这种转变是比较大的原则上的转变,是需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让观众相信角色。那么,可能选择的理由包括下面三种。

第一,是李长峰失手杀人了,他想逃避警方惩戒。但是,以李长峰当时的状态,他只关注杀女儿的凶手,自身的安危与否应该不是他重点考虑的东西,所以这一点不能让观众信服 。事实上,编剧和导演也没选择这一个理由。

第二,李长峰发现凶手未成年,即便被抓也会很快放出来。而且他很确定凶手并未悔改,还会去害别人。在剧情了应该还会有凶手自己未成年这一理由当面刺激李长峰,才导致李长峰不信任警方处理,而选择自己复仇。本来按照这个电影的主线,包括最后电影的胶带,这个转变理由才是最理所当然的理由,但不知道为什么导演却并没有明确使用这个最理所当然的合理理由。

第三,是导演选择的李长峰变得不信任警方的理由,就是:李长峰作为一个父亲,被女儿被害录像刺激了,选择自己复仇。

在王天笑家里,李长峰打死王天笑之后,导演突然闪回插入了一段回忆性的片段,这段回忆里显示了李长峰在女儿死后的各种痛苦。

本来电影前面的节奏都非常好,一步一步推进到李长峰失手杀死王天笑。就是这一段回忆的插入,突然间打乱了前面的节奏。当时看到这一段时,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会有这一段。然后,在结尾时当年轻警察开枪打死李长峰时,才想明白,原来导演想把李长峰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罪犯,这样结尾年轻警察的开枪在法理角度和道德角度都能站得住。

如果,最开始李长峰是因为明确地知道“凶手不会受到严重惩罚,而且凶手没有悔改”,才决定自己复仇,那李长峰的选择就属于“逼上梁山式”的选择。那么,结尾时,李长峰被杀,在法理上是正确的,但在道德和感情角度,就无法让观众接受了。

而现在电影里把李长峰的选择归因为“自主选择个人式复仇”,那么,李长峰持枪伤人,就属于主动选择成为罪犯。那么,最后李长峰的死亡,从法理、道德角度,都可以成立了。

但是,根据电影里最前面父女相处的片段,可以看出来李长峰是一个思维非常缜密,做事理智的人,电影仅仅是通过一段插叙闪回,就让一个四五十岁的、独立养大孩子的、理工科工程师,在已经选择报警,一直相信警察的前提下,突然变得冲动,而选择自己去复仇。并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

而作为对主线剧情的弥补,导演和编剧反而让王景春饰演的老警察梁军一直念念叨叨的说着未成年的恶人也是恶人这种台词。这种设置非常不恰当,因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是不会把自己对于嫌疑人或者某一类人的态度一直念念叨叨的。这种台词应该出现在李长峰这种非警务人士或者年轻警察这种经验不丰富的角色嘴里。

所以,虽然知道或许是为了过审,或许是有别的原因,才作出这些调整。但是,如此生硬的改编,只能证明这个导演和编剧不太成熟。导致李长峰和梁军两个角色的效果都受到损害。浪费演员的表演。



彷徨之刃(2022)

又名:彷徨之刃中国版

主演:王千源 王景春 齐溪 张宥浩 王天辰 周政杰 阿如那 吴双 

导演:陈卓

彷徨之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