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个宏大剧作的结尾,最终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壮的败笔。在经历了五个收视季度的权衡考量,以三姓律师事务所的一众知识精英为代表的思考的美国人,度过了美国历史中社会矛盾最尖锐,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段岁月。跨族群跨性别跨政见的辩驳,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观的挣扎,军事经济文化的内外交困,以至于在黑人总统奥巴马当选的那夜,施密特女士以泪水拥抱一个不明确的希望——而突然之间——三姓事务所,整个剧集的舞台,可见的美国——却被一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中国商人征服收购。突如其来而理所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在结束的遗言里,编剧的偏见和对美国之外事务的理解缺失最终将整部剧作层层积淀的理性建构和情感关怀流于情绪,使得最后的格调突然下滑,道德批判也失去了底气,完全自缚于的麦卡锡时代遗存下来的非美价值。

影视剧集的制作总是依托于观众的审美需求。塑造一个装疯卖傻快意拔枪的丹尼·克瑞恩,正是顺应困境中的美国观众关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扬基老胖子骂骂咧咧地把子弹射向敌人:这样的集体幻想——中国,这个已经不再是假想敌的现实敌人,从地图的另一侧,似乎不怀好意地席卷而来。中国经济,仿佛一只巨龙怪兽,要来吞噬那个筋疲力尽的衰弱美国。
它的形象是非理性的——艾伦·肖的一番激昂演讲,得到的是一阵莫名其妙的中国式掌声;
它的形象是非文明的——剧集最后中国人鸠占鹊巢的阳台事件,事后艾伦抱怨中国人“不打扫干净”;
甚至于在他们脆弱的幻想里,中国是怯懦可笑的——仿佛只靠丹尼·克雷恩的彩弹枪就能将这些入侵者打得屁滚尿流——而这刚好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因为它与红色天朝凶气外露的形象正相反:

美国对当下中国政权的直接记忆,是一大群人冒着炮火在朝鲜半岛集体冲锋的模糊身影,漫山遍野势不可挡;是面目狰狞的小个子农民抱着敌人纵身跳崖的时刻,美国大兵写在脸上的目瞪口呆。

而这样的敌意却只能流于情绪,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没有任何理性的借口可以作为凭据,抗拒这种来自半殖民地的逆向侵略,尽管这种大规模的侵略本身是否存在依然值得商榷,但美国的神经总是绷紧的——因为自1899年,正是美国政府在华倡导门户开放,将经济毫无保留的融入国际市场——而今风头不顺,世道逆转,自家的后院要沦为他人走廊的时候——他们破口大骂,他们哀哭切齿,却丝毫没有办法。因为正是用自己的钱,买人家的东西,纯粹的AMERICAN WAY,自己定下的规矩,在施动主体变成被动的时刻,即使不情愿也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一种美国式幻想里,中国已经坐在了DANNY的阳台上,占有了被占有者的佳酿,说着占领者的外邦言语,对着窗外的世界指点方遒——重演他们自己的先辈过去曾施行过的瓜分历史;但这种幻想本身却是缺乏依据的——例据就在本季第八集,编剧对中国重男轻女之风的幻想整个错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67516/)——“性别选择在中国的确是大行其道,但这个才15岁,估计连中文都忘得差不多了的小女孩不可能像传统中国人那样因为重男轻女而选择堕胎的。要是基于这个理由而堕胎,那么支持堕胎的应该是女孩的母亲——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才是。再引用友邻ZATE的言论“没有好爹的私生杂种,就算是男孩也照堕”——是啊,这才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我们中国人熟知的中国。剧集末尾传达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愤恨——其目标本身是虚构的,不成立的,也是不存在的。这也和整个西方的反华幻想保持一致,是可悲可笑而可叹的。
结尾的场景是温情脉脉的——卡尔·塞克与施密特女士终结连理,艾伦·肖和丹尼·克瑞恩之间的伟大友谊也被婚约印证,这种信托超越金钱崇拜超越政治信仰成为世人钦佩的标杆——但在温情的结束处,可预见的未来却是末路:艾伦·肖存身的美国被外邦征服,施密特寄希望的政治理念(奥巴马的改变)已经坡脚,而身患重病的丹尼·克瑞恩,就像美利坚——这个年轻而苍老的世界帝国一样,也将不可避免地飘零逝去。

波士顿法律 第五季Boston Legal(2008)

又名:律师风云 第五季 / 波士顿法律 第五季

主演:詹姆斯·斯派德 James Spader/约翰·拉尔奎特 John Larroquette/克里斯蒂安·克莱门松 Christian Clemenson

导演:Bill D'Elia编剧:大卫·E·凯利 David E. Kelley

波士顿法律 第五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