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感慨良多,当下的纪录片这么多,有讲述美食的,有探索文物的,这部纪录片竟然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印章篆刻,这个选材真的是既大胆又独特,就这一点,它已经和其他纪录片不一样了。

先和大家来聊聊片中所提到的篆刻艺术:

从百度百科可以了解到,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这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兴起于先秦,兴盛于汉,衰落于晋,败阵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这不仅是古老而鲜活的中国符号,也是古今传袭的“诚信”标志,是人们言志抒怀的艺术雅趣,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文化与人文精神。

而《孤山路31号》就是以西湖孤山南麓“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西泠名社为主,勾连出古今中外的金石故事、人物传奇,借印信方寸,映射镌刻在民族内心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片子在介绍印章源流、印社沿革、精湛技艺的同时,也带我们回顾了时代颠覆动荡思潮交锋激荡的清末明初。王福庵等“创社四君子”乱世独立,雅集同道研修青铜碑刻,“印宗秦汉”追思上古金石,对中华文化源头的执着信仰和孤傲坚守等。

整部片子从自由奔放、苍劲凌厉的印文中,解读文人墨客感怀方寸天地的家国情怀,从琴心剑胆、壮怀激烈的印人故事里,讲述传统手艺人百年来的坚持。借小小一块金石,来触摸王羲之、林和靖、李叔同、吴昌硕等文化巨匠的高贵灵魂,这同时也筑成了西泠印社独有的精神,即“西泠不冷”。

取材是其一,第二想跟大家聊一下“浙派纪录片”。

浙江导演拍纪录片,从叙事方式来说,与别人总是不太一样。据笔者了解,浙派纪录片有访问式的、美文式的、揭秘式的,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以人物和故事为核心,画面讲究,文字优美,电视语态具有江南文化的特殊美感,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之后,浙江人在对于采用纪录片讲述历史、记载文明的人文情怀和价值,也有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鲜明风格。

这次的《西泠印社之孤山路31号》就是“浙派纪录片”的美学新突破。动用以往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从没有用过的手段,使整个影片在视觉上具备一种强烈的陌生感,给观众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让大家看见一种日常看不见的真实。

总导演对于纪录片与公众的关系也有着长期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他对金石文化的精神空间的探寻,对相应的叙事格局的开拓,以及与当下年轻人的情感互动,可以看出,他正努力的把《西泠印社》系列做成一个具有实验意味的作品。

希望大家都可以看看这部纪录片,感受一下老祖宗留下的印章篆刻的美好,浙派纪录片的柔美,引人入胜的叙事,绝对不虚此行,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