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一个女性骑自行车属于违法的国度生存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吗?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名叫《瓦嘉达》。
沙特女性导演,沙特少女主角,再加上沙特特殊的社会环境,光这三点就让这部电影显得足够特别了。
其实影片故事线并不复杂,讲述了在沙特限制重重的社会宗教背景下,女孩瓦嘉达试图突破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限制,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从影片开篇就能看出瓦嘉达是一个与沙特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女生,她穿牛仔裤,帆布鞋,背松垮的牛仔书包,听被妈妈称为evil songs(恶魔之歌)的西方摇滚流行歌,还戴着一块永远没有裹好的头巾。
而她这般“吊儿郎当”的姿态却是整部电影里唯一一位鲜活的角色,也是唯一一位为自己而活的人。就如同她脚趾上亮亮的蓝色指甲油一样,在死气沉沉的环境里,反倒只有她成为了一抹有生命力的亮色。
而在瓦嘉达的自行车梦频频受阻之时,整部电影里,除去瓦嘉达自身,真正为瓦嘉达买自行车这一愿望助力的只有三个人。
分别是瓦嘉达的母亲,阿卜杜拉和杂货店的老板。三人所处的不同位置,也折射出沙特的社会生态。
瓦嘉达的母亲
在家庭的空间内,瓦嘉达的母亲与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位现代女性无异。
她穿普通人的着装,化精致的妆容,认真打理自己的发型,在厨房忙碌和歌唱,热爱家庭。
但一旦踏出家的范围,她就变成了穿着黑袍戴着面纱,无法接受和男人一起工作,甚至和男人对视都会十分不安的普通沙特妇女。
无关对与错,她只是在做着社会告诉她应该去做的。在家庭中,她按照丈夫想要的样子而活。
在婚姻中,她唯一的感情冲突也只是集中在关于丈夫再娶的问题上。
虽然一夫多妻在沙特是被允许的,但这在看她看来是背叛,是家庭毁灭与否的关键点,是她坚守的最后底线。
可我们看到的是,在这最后的底线被无情戳破之后,她依然无法反抗,也无力回击。
在高压的男权社会统治下,哪怕是家庭这样紧密的格局里,丈夫即便说出了那句我爱你,也抵不过她丧失生育能力后无法孕育下一代男性的无力。
她算是活出自我了吗?我只能说,如果她在影片最后剪去了丈夫喜欢的长发,换上了自己喜欢的发型也算是一种自我的话,实际上她并不能为自我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但也正是她在逼仄环境里的无力回击,在影片最后她才会选择为女儿瓦嘉达买下了那辆“不能拥有”的自行车。
买自行车的举动多少有点像是母女一起向限制重重的社会宣战。
母亲先迈出了第一步,买下“武器”送给女儿,让瓦嘉达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而选择,这是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无力和绝望,同样也是对瓦嘉达和未来社会寄望。
正如她所说,她也无从知晓这决定是否正确,但她希望是对的。
阿卜杜拉
影片前半部分有一场戏,是在阿卜杜拉骑车和瓦嘉达追逐嬉闹中,阿卜杜拉扯掉了她的头巾。
这段戏看得非常让人动容,他挥舞着扯掉的黑色头巾,让人错觉是否他就是给瓦嘉达拆除禁锢,任她自我生长的那个人。
事实证明,男孩阿卜杜拉确实是瓦嘉达生命里唯一接受她反叛意识的人。
阿卜杜拉在明知女孩不应该骑车的背景下,还以实际行动支持瓦嘉达自行车之梦。从送头盔,借自行车到主动提出送自行车。
阿卜杜拉像是和瓦嘉达并肩作战的伙伴。
阿卜杜拉曾对瓦嘉达说“你知道我以后会娶你的,对吗?”。他们之间的关系,算是导演在处理上的一个寄望。
仿佛现世难以改变,只好寄望于下一代。
在阿卜杜拉身上能看到很多对于瓦嘉达的宽容与理解,和大部分观众一样,我也相信比起瓦嘉达保守的父亲来说,也许阿卜杜拉和瓦嘉达的相遇,会让成年后的阿卜杜拉对自己的家庭有更加开明的思想观念。
同时,也别忘了,阿卜杜拉虽然是摘掉瓦嘉达头巾的那个人,但也是送给她新头巾的人;他是鼓励她追梦的人,也是相信为真主而死会去到有70个新娘天堂的人。
我们谁都没有办法保证,如果瓦嘉达和她的母亲一样遭遇了生育能力的打击,那时的阿卜杜拉又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是会像瓦嘉达的父亲一样,还是会坚守于爱情本身。
杂货店老板
杂货店老板与态度极差的司机是一对非常好的对比。
以司机来说,极度男权社会里,女性即便花钱雇人,受气的还是自己,女性无需被男性尊重是社会的常态。
而更讽刺的是,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十岁小男孩的警告即可。
与此同时,杂货店老板则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他接受了与女孩瓦嘉达之间的“约定”,并一直信守承诺把自行车留给了这位勇敢的女孩
。最后看着她飞驰在路上,杂货店老板是由衷为这段靠一盘MIX TAPE换来的“友谊”而开心。
导演这样的设置在我看来虽然有些刻意,但依然让人觉得窝心。
限制重重的背景,总有人为你的“反叛”或多或少做着自身的努力。
杂货店老板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导演
导演还在采访里提到,影片里诵读的经文也是她专门筛选过的。比如母亲和瓦嘉达在屋顶上诵读的那一段经文,就是讲述男女之间陷入爱河的心意表达。
导演表示,她选这一段这就是想提醒大家古兰经里有很多被忽略的关于爱的经文,因为现在许多人已经背离了古兰经原有的意思。
虽对伊斯兰了解甚少,但导演提到,古兰经里其实并没有要求女性蒙面,这都是演变出来的社会规范,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保守地区的拍摄尤为困难,很多公共区域的镜头都是导演躲在面包车里指导完成。
导演说过,她并不想通过,这部电影去宣扬什么或者说社会冲突,只要一个沙特的男人看了这部电影并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对她而言就足够有意义了。
这话听起来没错,但仍带有一种女人自身权利要靠男人赋予的意味在其中。正如2013年沙特出台的规定——自行车可作为女性的娱乐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使用,并且只能在特定场合由男性亲属陪同使用。
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女性们应该学会如何在束缚中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虽然在我们看来曼苏尔的声音更像是温和的抗议,但放置于沙特的背景,声音的力量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除了先前提到的自行车向女性部分解禁以外,去年沙特王室发布政令表示开放沙特女性的驾车权利,女性禁车令在2018年6月24日正式解除。
无论如何,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时代,沉默似乎是自保和聪明的最佳方式,而导演曼苏尔能有如此勇气在这般艰难的环境下完成这么一部反抗意味极强的电影,足以令人佩服。

瓦嘉达وجدة(2012)

又名:骑单车的女孩 / 脚踏车大作战(台) / Wadjda

上映日期:2012-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13-09-05(德国)片长:97分钟

主演:瓦德·穆罕默德 / 莉姆·阿卜杜拉 / 阿卜杜拉曼·勾汉尼 / 阿德 / 苏丹·阿萨夫 / 阿拉努·萨吉尼 / 拉法·萨尼 / 达娜·阿卜杜里拉 / 雷哈卜·阿迈德 / 诺芙·萨德 / 易卜拉欣·莫泽尔 / 穆罕默德·萨希尔 / 萨拉·贾比尔 / 

导演:海法·曼苏尔 / 编剧:海法·曼苏尔 Haifaa Al-Mansour

瓦嘉达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