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谈公园原文戳此!】
对摇滚乐迷们而言,音乐传记电影总是看不够的。刚刚斩获金球奖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用好莱坞笔法复刻了Queen主唱弗莱迪的一生;相较之下,去年入围戛纳主竞赛的《盛夏》却很逾矩,不去提苏联“摇滚教父”维克多·崔的那些传奇标签——
他是个黄皮肤黑头发的韩裔移民;
他在禁止摇滚乐的年代,创立了摇滚乐队“kino”(Kино);
他用音乐为政治变革发声,成为全国年轻人的精神领袖,连戈尔巴乔夫都是歌迷;
他年仅28岁死于车祸,被称作苏联解体前“最后的英雄”;
今天,俄罗斯有他的纪念墙、雕塑和同名街道,民众游行时仍在唱他的歌……
电影只截取了维克多一生中最不起眼的片段。在传奇成为传奇以前,或许每个切·格瓦拉都曾有一段《摩托日记》,而每个维克多·崔,也都曾有与青春、朋友和摇滚乐有关的《盛夏》往事,冥冥之中将命运改写。
80年代初,列宁格勒盛夏的海边,小有名气的主唱麦克跟朋友们弹着吉他:“盛夏 / 太阳出来了 我却被辞退了 / 没有钱 但有很多时间 / 我也不需要钱”,在苦闷岁月里,它像一缕清风。毛头小子维克多·崔循着歌声找到他们,从此正式踏入了地下摇滚圈。
事实上,那段日子是难捱的。苏联政治气氛一片肃杀,摇滚乐这种“美国毒草”,只能生长在地下俱乐部里。当维克多在台上唱起叛逆歌词,巡查人员会严格监视,观众在礼堂中正襟危坐,不敢随节奏摆动;审查员赞美抒情歌曲,却批评维克多的歌是“臭水沟音乐”。
年轻人压抑着的躁动情绪,被电影用超现实的手法,在想象中呈现出来:火车厢里,他们跟思维保守的同志干架;小礼堂里,他们肆意地pogo跳水。尽管其实——
那时的维克多还不是大英雄。电影中这个夏天,他才不想管什么审查员,也听不见外面的声音,一心只想创作音乐,唱出年轻一代的心声,也渴望一方小小舞台。
麦克和妻子娜塔莎的那幢集体公寓里,装着这群摇滚青年最纯粹的快乐:
他们一起听披头士、齐柏林飞艇、地下丝绒和大卫·鲍伊,模仿和弦与嗓音;维克多做木匠攒了钱,和朋友们商量“先买效果器还是先买酒喝”;有时半夜排练,邻居唾骂他们是社会败类;娜塔莎在做饭和带孩子之余,开始听维克多推荐的歌;还有个朋友喜欢摄影,总拿着相机纪录他们厮混的时光。
毫不意外地,娜塔莎把从前对麦克的迷恋,移到了维克多身上。但在一个轻轻的吻之后,这段夏日罗曼史戛然而止,维克多依然珍惜麦克这位音乐知己,娜塔莎也选择回归家庭。
现实中,维克多和麦克几年后相继离世,娜塔莎把这些夏天的秘密写成日记。俄罗斯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在读过之后,才决心要拍这部电影。
无关政治议题的沉重、没有8点档三角恋剧情,《盛夏》只是一首动人的短诗,献给爱与自由。20多岁的日子,就该用来追逐那些滚烫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

和故事里的维克多·崔一样,很多人后来都头顶着耀眼的title,在自己的领域里扬名立万。但幸好,在青春年少时,谁都不可能预知未来的人生,十多年前的夏天,他们的生活中也只有朋友、音乐,玩乐队就是最肾上腺素飙升的事,那些时光同盛夏气味混杂在一起,成为私人的情感记忆。
在日谈往期节目里,我们也珍藏了一些滚烫的青春。
他们是:
1. 野孩子乐队成员 /大理某业余毽子队选手 张玮玮
戳此收听:Vol.58 从河酒吧到白银饭店
2. 电影《大三儿》导演 佟晟嘉
戳此收听:Vol.146 我有个发小儿叫《大三儿》
3. 反狗乐队成员 / 前顶楼马戏团乐队成员 / 纪录片导演 / 著名电台日谈公园串门主播 梅二
戳此收听:Vol.142 梅二的Ten New Songs(上)

爱电影,爱音乐,逛逛日谈公园吧。



盛夏Лето(2018)

又名:摇滚盛夏(港) / 夏(台) / Leto / Summer

上映日期:2018-05-09(戛纳电影节) / 2018-06-07(俄罗斯)片长:126分钟

主演:Teo Yoo/伊琳娜·斯达申鲍姆 Irina Starshenbaum/罗曼·比利克 Roman Bilyk/菲利普·阿杰耶夫 Fillip Adeyev/亚历山大·戈尔奇林 Aleksandr Gorchilin/尼基塔·叶甫列莫夫 Nikita Efremov/尤利娅·奥格 Yuliya Aug/叶莲娜·科连诺娃 Yelena Koreneva/莉亚·阿赫扎科娃 Liya Akhedzhakova/安东·阿达辛斯基 Anton Adasinsky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Kirill Serebrennikov编剧:米哈伊尔·伊多夫 Mikhail Idov/莉莉·伊多娃 Lili Idova

盛夏相关影评

兮沫
威廉
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