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当下饭剧看看,以为和破产姐妹一样肤浅的搞笑剧。而且第一集刚看人设,还犹豫要不要关闭。毕竟酗酒和毒瘾离我似乎有点遥远。多追几集之后才感觉是个宝藏:最好的喜剧核心是悲剧。

最能让人唤起共鸣的是三点:第一,对second chance(再给一次机会)的追求,这应该也是美国梦的一种。

“失而复得”“浪子回头”“虚惊一场”这些词语都表现了人类对于第二种可能性的渴望。观察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当然不能只看顺利的时候,而是要看他是否能从困境中走出来。陷入困境各式各样,应对困境的心态却大体就是两种,直面现实和逃避现实。首先贡献一张,我认为最经典的截图,是他们AAmeeting互助会开头与结尾必念的一段话,仔细品品,真的可以面对很多生活困境:

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很多种,电视里提到的是酒和毒品,这些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是刷手机刷剧刷游戏淘宝剁手,一旦沉迷于这些来逃避现实,其实本质都是一样。剧中靠AA meeting来互帮互助是挺好的解决方案之一,通过向陌生人陈述自己压力的来源,真实分享自己的生活现状,借助他人的力量与鼓励,来战胜自己的欲望,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一个社会的成熟性其实也看给不给人第二次的可能性,女主36岁才开始重新读书,准备考律师,虽然我还没看到最后,但是感觉她完全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从一个有两个子女的钢管舞酗酒单身妈妈到律师的转变,这在国内应该暂时是不可想象。

第二就是break the circle(打破传统的轮回)。

现在越来越多地提及原生家庭对人尤其是童年的影响会在成年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豆瓣上很早就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本剧也是如此,女主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她曾经贩毒的母亲。女主的女儿为什么也是16岁就怀孕生子,也是因为女主曾经是个不称职的酗酒妈妈。剧中还剧透,女主的母亲之所以不是个好母亲,是因为女主的外婆小时候遗弃了她的母亲。一切皆有因。

这个心理理疗师也是个不错的角色。

但是本剧没有限于认命和埋怨,而是强调了自身的重要性,成年人完全有可能打破这个传统,做你自己想做的人。也许这就是西方社会的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你如果觉得父母不好,完全可以离开他们,开展自己的新生活,不必一直像樊胜美被父母剥削一辈子。但是如果离开父母,你还生活不好,那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是邦妮在母亲的墓前说的话,在此之前,她认为她糟糕的生活都是怨当年母亲抛弃了她。

这里还提到了救赎与宽恕。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也许他们做得很糟,但是他们可能已经尽力了。这里因为写了三代甚至三代母女,所以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女儿和母亲闹得再僵,在某一时间点必定会理解母亲的不易(这让我不再惧怕女儿的青春期叛逆),特别是生育之后。而且隔代关系会更好,因为可以互相吐槽作为母亲/女儿,女儿/母亲有多差劲,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学习,宽恕父母也是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剧中三代一代比一代好,正是因为每一代都能比上一代更意识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也就是打破了自我堕落的传统。核心理念其实就是,你自己是否想重复上辈子的生活,如果不想,那么完全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从我开始。

第三就是要对自己更有信心。

出生家庭混乱的人,容易陷入一个困境就是,不习惯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邦妮说的这段话我也觉得很感同身受:

邦妮在解释世间运作规律,她认为的。

当经常遭遇生活调戏的人,有的时候生活突然有了起色,他们会感到害怕。因为恐惧的核心其实是未知。这一切好的生活都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于是他们开始折腾自己,甚至故意把自己弄糟,然后又开始自我激励,与生活抗争。毕竟这才是他们了解的生活真谛。于是,生活周而复始,总是不能走向常人认为的正轨。而他们只是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过上好日子。

我之所以感同身受,就是我也是这样,小时候家里刚刚住上大房子,boom,父母闹离婚;好容易考上重点大学,boom,父母双双住院;好容易结婚怀孕,boom,母亲突然离世。。。我是慢慢在释怀,就像下面这段话一样:

她是金句王。

尽管,生活待我们不完美。但是,从这个美剧里,我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对不公平人生的抗争精神,团结的友谊,让人充满了希望。不管后面的人生如何糟糕,看着她们,感觉就更有力量走下去了似的。



极品老妈 第一季Mom(2013)

又名:母亲大人 第一季 / 妈咪 第一季 / 母忧母虑 第一季 / 老妈 第一季 / 老妈们

主演:安娜·法瑞丝 / 艾莉森·珍妮 / 考特尼·海根勒 / 弗伦奇·斯图尔特 / 

导演:Gary Halvorson / 编剧:查克·罗瑞 Chuck Lorre/Gemma Baker/Eddie Gorodetsky

极品老妈 第一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