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明显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孩子更乐于沟通,多说话,表达自己。

——有一个孩子甚至清晰地承认自己7年前接受采访时的表述错误,并给出了解释。


其次是问的几个问题里,明显看到孩子的爱情观是最幼稚的

7岁的时候大家都有女朋友,14岁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了女朋友。

7岁问及谈恋爱的事情,女孩子可以大方的说谁喜欢谁,谁不喜欢谁,但是到了14岁,女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太私人了,有一点抗拒回答。


有清晰的学业规划的孩子大多来源于父母的规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孩子全部如愿进入他们想要去的初中了,不知道后续。

但是没有清晰学业规划的孩子不等于没有规划,做不成宇航员就做警察或者司机也算是一种规划。


节目组挑选孩子的时候是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的,要挑选英国2000年的工人、领导和管理者。所以要根据7岁的孩子挑选这些社会阶层的代表,就是一种阶级固化的表现吧。


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大,能够摊在沙发上自然的一一说出自己出国去过多个国家的人,也有说自己从未出过国略微低下头的人,还有被问及不想回答的问题时把脸埋进膝盖之间的人。

原生家庭影响很大,但是并非不可挽回。就是这一位把脸埋进膝盖的男生在21岁时聚会上疯狂输出,侃侃而谈的也是他,采访环节他说自己在有意避免表现的太羞涩,在很多方面改变自己。【现在牛津读物理】

每个读大学的人都在思考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而他的答案是“我在墨顿学院学习物理”。


对于种族问题的回答,14岁的孩子们真的很多回答都很好。比如因先天的原因而非后天不良习惯和性格等受到歧视是不对的。


21岁的他们在看了节目之后,会认为节目有不足的地方,也会直截了当地说你们的拍摄和剪辑使得我们按照7岁定下的目标走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甚至因为我们看起来走的太顺,和计划完全一致而显得我们生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不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我们也要打工养活自己,而且一个男生说,至少我现在的工资没有早早走上社会进入工作的女生高。


有个男生致力于成为骑师,7岁的采访时他就这么说了,当时工作人员问他如果没当成骑师,打算做什么?他说没想好。如果做不好,我就离开。(但是我却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新闻,而东想西想,一点意义都没有。不如努力去做好,再看结果,反正这些圈子都是相互关联的,再不济就认栽,工作总能找到,但是那个时候应该也就没有那么后悔了。以前的情绪太幼稚了。但是如果沉浸在后悔中,今天的我又将被明天的我唾弃。)

他如7岁采访时最后给出的答案一样,不做骑师之后做了出租车司机。但是他认为自己过的很好,比同节目的大多数人更好,他不认可教育的重要性。“这个世界不需要受教育,生活是一场赛跑,打败身边的人,才能跑到前边。”但是下一个问题问及工会问题,他又说“我不明白的问题,我没观点”——依此可得,他认为他了解教育。但是显然他没有。


讨论已经到了”你越是维护自由,就越不自由“的地步了


有些问题问出口很难回答,受访者沉默的十几秒,二十几秒镜头也不会被切掉,你甚至会觉得那就是在问你,怪异的窒息感。


当苏西反问采访者你为什么要走近我的生活,来盘问我,这些事情的意义在哪里?我下意识进入了记者的角色想回答,第一反应是被问住了,然后回过神来觉得当然有意义,纵向横向地比较都是有意义的,你们14个人之间可以有研究,你们接下来几十年成长的记录也可以有对照,说得再大一些,或许公开发布之后能对更多人有帮助。但是如果把自己放到苏西的位置上,我为何有责任对着镜头剖析自己,拿自己不完美的人生来帮助别人过的更好,这是一种超义务的行为,我可以主动选择,也完全可以不走这条路,自然也有对镜头和采访者“反叛”的道理。


我被解雇可能是我变了,我不再适合这份职业/工作,变好or变坏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人生七年321 Up(1977)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二十一 / 21岁起 / 人生七年第三季

上映日期:1977-05-09(英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 Symon Basterfield / Andrew Brackfield / John Brisby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