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
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英国风格影响,个人经历局限性所致。
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并不完全按着作者的思路去看待他的作品,虽然作者在这本书中的见解是比较重要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读者自由想象。
*声音
情绪容易被音乐感染,音乐的空间限制越来越小。
音乐的包装也非常重要,音乐家的任务就是要让音乐实用、流行。我一般主张在电影里放映(播放)音乐,我认为我的音乐适合我的电影,音乐的节拍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合理的插入点体现音乐的灵魂。
拒绝巴黎流行的世俗音乐,(偏向)用爵士、摇滚诠释。音乐有它自己的特色,只可能适合一个特定的环境。歌词就像是一种世俗的喧闹声,它们非常有趣,比音乐本身又多了一层韵意,但就音乐本身是没有空间来容纳,让人们来体会附加在它身上面的语言。
声音以及其意义,我喜欢将他们淹没在电影氛围中就像在生活当中一样。现在我也越来越喜欢运用那种直接的声音,我认为这样在电影中的效果会更好。歌唱的鸟儿只能是在那一时刻歌唱的鸟儿,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虔诚的直线追求。
《春天的故事》中,父亲和让娜独处时,音乐不是以背景音的形式播放,是女人直接的心情写照。四人餐时,总有两个在保持沉默,在争论中没有丝毫的背景音乐(哑音),符合当时的环境,无声电影有它自己的特色。
*演员
适合剧情要求,尽量避免一些重音。
(需要)基本的语言表达,做及时的简单的指导:跟他交流,就像我们在办公室这样说话,让他在镜头前不会太紧张,因为摄像机捕捉镜头都是很快的,像在电台说话。
(需要)一些额外的阅读,敢于面对大众。阅读会让你有底气,不至于怯场,如果听得多了,就可以在谈话当中轻松地加入一些修饰词、嬉皮语,还有一些临机的反串词,以更好表现自己。
*剧本
无论什么时代,剧本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背后制作的安排都要受到字幕的限制,都要符合剧本要求,尤其是字幕的限制,但是我研究的是一种“错误”电影,每一刻都有字幕。
如果我们执着于让它富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寻找其他方面的突破点,让我们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要讲什么。
文字记录,是让电影流行的最关键的一环,以它为中心做出各种决定指示、其中的延伸含义。
对话的题材要严肃对待,那是一部电影的主要支架。
就是那种独演剧本也是需要环境条件的,这样的对白往往比那种一群人混在一起的对白设计要经典,那样更精确,不仅仅是通过他说的,还通过他的神态、姿势、外形,我们也能捕捉到很多潜在的信息。
*历史性
电影发展是有历史背景的,要遵循历史潮流发展,没有能跳出这种限制的,有小部分是这样的。
无论什么时候,电影总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历史总是有它自己的意义,电影在某段时期的发展与我们所处的阶段有关,我们对电影的判断,是一种历史的判断,电影导演是“历史学家”。
*反对偶然论
我并不知道事情的成因,我并不是目的论者,我注重因果关系,我并不去追究原因,换句话说,每件事情的产生都有不同的原因,为什么要举例说明,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追究原因,我们就必须用另外的方式去解释,然而我比较愿意利用场景、事件的背景环境这些东西,去代替原因、事件的发展经过。

侯麦:铁证如山Eric Rohmer - Preuves à l'appui(1994)

片长:116分钟

主演:Eric Rohmer/Arielle Dombasle/Jean Douchet

导演:André S. Labarthe/Jean Douc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