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向往法国的巴黎,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法语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我不文艺,所以一直对法国不感冒,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更没有听说过一个叫伊迪丝•琵雅芙的歌手。

       我对法国电影唯一还有映像的是《天使爱美丽》,很温情的电影,但不得不说,这不是我的菜。我没有美国大片的刺激,也没有英国电影的优雅,法语奇怪的发音,都是我反感法国电影的原因。

       是从网上推荐电影的帖子里看到的《玫瑰人生》,当时如果知道这是一部法国拍的电影,必然不会下载。昨天点开一看,最让我崩溃的居然是我花了很久的时间来接受女主演。档次不高的我看电影总是先忍不住评价一下女主角漂不漂亮,男主演帅不帅。当初忍不住看这部片子也不过是因为《玫瑰人生》这个片名,让我不由自主地认为女主演是个有女王般强大气场的美艳女子。

       影片的开头,一个身材干瘪,背部微驼,长相用“普通”来形容都有点觉得是太恭维她的女子站在舞台上唱歌,当时第一反应是这片子不错,选的歌手长得一但歌唱得让我这个外行都觉得太棒了,但当我发现那个干瘪的家伙居然是女主角的时候,瞬间有一种弃掉这部片子的冲动。

       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歌声太具有穿透力里,强迫我继续看了下去。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她的眼睛。在我看来,一个人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眼睛,从小就在各种场合听别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以至于形成思维定式,长大之后评判一个人好不好看我总是习惯性地盯着那个人的眼睛看一阵子。扮演琵雅芙的歌迪亚从头到尾几乎是一个眼神,并不美丽的眼睛努力地瞪得大大的,满满的都是无畏与倔强,让人不忍心挪开看她的眼睛。

       幼年被当流浪歌手的母亲抛弃,在马戏团当杂技演员的父亲将其寄养在经营妓院的奶奶那里。在奶奶那里享受了人生中极为短暂的一段温情的日子之后,被父亲强行带走,与其街头卖艺。

        二十多岁开始无拘无束地过自己的生活,街头卖唱换饭钱。那时的她,像个没心没肺的孩子,穿着破旧的大衣,直愣愣地站在街边唱歌,好心的人们丢下几枚硬币,她便开心地低下头,挠挠头发,像个意外被人夸奖的孩子。直到被夜总会的老板路易发现,带去培养成为“小云雀”,真正开始真正踏上艺术之路。她怯怯地登上舞台,,穿着不合身的奇怪演出服,乖乖地把手放在身体两侧,傻乎乎地不会用任何手势表达情感。就这样,她开始过上了纸醉金迷的快乐生活,却在第一张唱片发售之初被指控杀死老板路易。幸亏被好友救起,开始将她培养成真正的艺术家。后与一名世界级拳师踏入爱河,但由于其已有妻室,只能算作情人,而这段恋情也不得不在拳师飞机失事之后终止。

        四十多岁,由于车祸的伤痛开始不得不依靠吗啡度日,由于身体的原因,登台演出已经成为一种自杀式行为,但为了自己的自信心不至于崩塌,只能注射吗啡之后强行登台。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47岁香消玉殒那年。

        这样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导演故意把她童年、青年和中年的这三段经历交叉叙述,使得她的人生更显得充满混乱与苦难,童年和青年时代仅有的一点温情也会迅速被她中年患病时的苦难冲淡。

       但就是这样的她,在二战期间与犹太人同台演出,她是法国人烙在法国人心中的一枚朱砂印,她代表着巴黎,也代表着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她的歌声留在了《拯救大兵瑞恩》、《天使爱美丽》、《天下无贼》甚至《盗梦空间》里。

       最打动我的是在影片的结尾,一个记者采访她,经历了所有的这一切,她不过就是一个呆在海边晒着太阳织毛衣的普通女子。一直倔强地瞪着眼睛,一直像一个单纯的孩子的她,佝偻着身子,眯起了眼睛,像一个安详的智者接受光鲜亮丽的女记者的采访。

       “会接受平淡的生活吗?”

       “一直如此。”

       “谁是你忠实的朋友?”

        “我的朋友都很忠实。”

         “万一你不能再唱了……”

         “我就活不下去了。”

         “职业生涯最美的回忆?”

         “每次幕拉起来的时候。”

       不怕疾病的她,更害怕寂寞,太多的悲凉与苦难开始让她忍不住抓住身边的每一丝温暖。躺在病床上行将就木的她却仍挣扎着为自己那个并不称职的父亲做祈祷。童年那个流浪街头的冰冷的雨夜,她再回忆起来的时候,不是父亲的大声斥骂,而是父亲给她买下了她心爱的艺妓娃娃——这是父亲给过她的唯一一丝温情。

        “想给女人什么建议?”

       “爱。”

       “给少女呢?”

       “爱。”

       “给儿童呢?”

       “爱。”

       “你都帮谁打毛衣?”

       “谁会穿,我就打给谁。”

       金色的阳光下,颈间的十字架闪烁着光芒。她低头笑笑,像一个温和慈祥的老奶奶。

       穿过狭窄的黑黢黢的走廊,前面是开阔的灯火通明的舞台。

      “不,没有就是没有。
       不,我无怨无悔。
       好的也行,我欣然接受。
       坏的也罢,我全无所谓。
        …………………………”

       这首歌,在她已经决定放弃复出的时候有人写好送给她。那时她瑟缩在凳子上,眼神没有一丝神采,就像被人随意丢在墙角的破旧的布娃娃。琴声响起,写歌的男子用并不好听的男中音唱起了这首歌,她激动地说:“我就是这样!令人不可置信!是我!是我的生命!是我!”

       对,这就是她的生命,敢爱敢恨,勇敢地接受生命赐予她的一切苦难的生命。

        司汤达的墓志铭是:“活过,爱过,写过。”

        我想,她的墓志铭应该是:“活过,爱过,唱过。”

        就这样简单的人生,这样浓烈地绽放过的生命。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