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1. le nouveau taxi的unite 1结束的互动lesson。教材上身着海军服的piaf、louis和其他人坐在一起喝酒的照片在我的潜意识留下了蛮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现在开始即便声音小或者做其他事情并无法专注的时候也外放法语的录音,也许我的潜意识是会记住一些内容的。)之前对于这位法国的代表人物并无半点了解,因为这张照片在看这个电影之前以为此人应该颇为美貌,然而并非如此,怪异的眉毛,苍白的妆容,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很有特点的歌手klaus nomi(推荐去看他的cold song现场,和piaf一样的感染力,所以我觉得为何有那样的眉毛和妆容应该是为了表现力)。
2. 另外一个起因是non rien de rien,看完这个片子我又去看了将这首歌曲推荐给我的《盗梦空间》。在看完了这个电影之后对于这首歌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这个东西每个人当然都是不一样的,然而经历越多的人,大概率事件是可以从同样的事情(single incident)得到更丰富的感受,也就是体验会更有层次。想到当时已经站在死亡边缘的piaf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突然闪亮的双眼,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人生“的时候,再联想到这首歌的歌词,第一次明白了何为"这首歌是为你写的"。之后听到这首歌就不再仅仅是”好听“”盗梦空间“,而是piaf法国式的人生。

piaf的人生的确是法国式的,这样的戏剧性加上高超的演唱水平,优秀的作品,成为法国的代表人物顺其自然。cotillard的演技确实惊人,老年吗啡过量导致的下座时身体的颤抖,青年时神经质的动作都表现的恰如其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cotillard的piaf睁大双眼看上天空的那个表情,感觉她并没有在期待什么,也并没有向耶稣祈祷什么,似乎她是不介意的,无所谓的。妓院的童年、跟随父亲马戏团颠簸流离的少年、神经质的友人、满心的爱人都成就了piaf,也毁了piaf,所以piaf "je me fous du passé"

从这个片子期待传记片之外的观众要失望了。这个电影就是纯粹的传记片,就像是全文引用了piaf的传记一样,没有多余的评价,简洁明了,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能说悲剧,也不能说完美的人生,然而经过了这么多如意或者不如意,piaf自己并不后悔,悲剧成就了她,她把自己最后献给了悲剧,她又是完美的。这就是作为平淡的天朝观众的我看待典型stereotype的法国人生的感受。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