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玫瑰人生》是一部音乐传记电影,记录了法国国宝级的香颂女歌手Edith Piaf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影片的片名“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不仅仅是Piaf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歌,也是其传奇人生的最佳写照——过度绚丽也过早凋零、满身尖刺却极致妖娆。有些地区也把这部电影的片名译作“粉红色的人生”,但这样一来却失去了Piaf的神韵,她不是暧昧的粉红,而是浓烈的、猖狂的红。要红,就红到极致,要燃,就燃成灰烬,这就是Edith Piaf,让整个法国怀念的一个人,回望的一个时代,重温的一个旧梦,几度玫瑰人生,几度Piaf?

影片的展开一直围绕着这样几个关键词:时光、歌曲、爱和信仰。这几个词串起了Piaf 47年的人生,在两小时二十分钟的影片中,带领我们重新经历了一段传奇。

首先是时光,时光是从影片一开始就在极力强调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不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叙述的,里面所体现的时光都是零碎、杂乱、相互参差的,或者用一个更浅白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回忆”。片中交替的时光其实都是Piaf凌乱的回忆,是她在生命尾声时对一生进行的回顾。在影片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大量的时间切换,她的全盛、她的衰败,她的幼年之时、她的濒死之夕,都在对照中重现。这些镜头的转换、时间的交替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Piaf那些灿烂的时光,还有那些苦难的记忆。

或许每一个光辉的形象之后都会有一个浓重的阴影,Piaf的传奇人生也是如此。这一朵扎根于苦难之中的玫瑰有着命运多舛而不屈的一生,影片用交错的时光片段将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的童年在贫民区、红灯区度过,在缺乏关爱的艰苦的生活中她差点失明;她的少年时期颠沛流离,跟随父亲到处卖艺、为生存苦苦挣扎;她的青年时代依靠街头卖唱维持生活,还得供养偏执的母亲和暴躁的父亲•••Piaf的前半生,太早的领略了生活的艰辛,几乎从未受到过命运的眷顾。而她的后半生虽然辉煌,却仍是伴随着厄运——被挖掘,开始走红,却因一起凶杀案被卷入丑闻,从高处跌入深渊;事业达到巅峰,却痛失所爱;被酒精和毒品所扰、病痛缠身•••可以说,Piaf的人生是一首充满苦难与不幸的交响乐,有着回旋往复的声部,跌宕起伏却又淋漓尽致。

其次是歌曲,如果一定要为这部影片找一条线索的话,毫无疑问就是片中出现的歌曲。导演别出心裁的用Piaf的歌曲作为感情线索,将零散的时光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歌曲,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出现的,但却清晰的表现了Piaf的人生经历与感情变化。整部影片以歌声开始,又以歌声结尾,Piaf始终在歌唱。初次登台,她唱“乡下姑娘”, 用胆怯的眼神观察着周围;渴求爱情,她唱“赐他给我”,满怀柔情;陷入爱河,她唱“当他拥我入怀,我看见玫瑰人生”;痛失挚爱,她唱“卿之所爱,业已远去”;濒死之前,回忆最后的舞台,她在上面唱着“不,没有就是没有。不,我无怨无悔。好的也好,我欣然接受,坏的也罢,我全无所谓…我用回忆点燃了火,我的哀伤我的快乐,我再也不需要,我又从零开始…”她始终唱着,直到最后,正如记者采访时她所说的:“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唱了呢?”“那我就活不下去了。”

Piaf是一个活在歌里的人,有人说听到她的歌声就仿佛到了巴黎,她给予了香颂最完美的诠释;也有人说不喜欢她的歌声,太高亢太有力度,少了女性的柔美。但谁又知道,要用怎样的力量才能唱出如此高亢不朽的歌谣,才能超越这些痛苦,高高的站到废墟和人生的一切残缺上面?

最后,爱与信仰,Piaf一生都相信爱、寻求爱。在Piaf的一生中,与苦难齐晖的,是她始终追求的爱与信仰,她曾经说过:“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我祈祷因为我相信爱”。幼年时,Piaf就缺乏他人的关爱,父母与祖母并没有给她亲人应给予的爱,只有善良的妓女Titine无私地给予了她母亲般的关怀以及歌唱启蒙,这是Piaf此生中少有的幸福时光,这段时光即使非常短暂,却还是在Piaf的心中埋下了爱与信仰的种子。

亲情的缺失使得Piaf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加热烈而执着,Piaf一生有好几段感情,但都无法圆满,她生命中的男人总是一个一个的被带走。影片选取了她和拳王Marcel Cerdan的感情经历来表现她的爱情生活,这段拳王与歌后的爱情故事曾经无比甜蜜羡煞旁人,却终止于Marcel的空难。影片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长达四分钟的长镜头,Piaf在走廊里穿梭痛哭,走过一个个房间,犹如困兽,当走到尽头,下面就是黑压压的人头,她已站在舞台的中央,开口歌唱——“倘若有天你我注定分离,倘若你死去,我俩天人永隔,只要你爱我,那都不重要,因为我也会随你而去,我俩便可长相厮守,在一望无际的蓝天,在乌云密布的苍穹,吾爱,坚信只要相爱,有情人皆可成眷属。”这些情感上的痛苦使Piaf将更深沉的爱投射到了音乐上,也加速了她的凋零,为了逃避痛苦,她沉迷于酒精和毒品,彻底的摧毁了自己的健康。

但即使现实是如此残酷,Piaf始终不曾放弃信仰,放弃寻求爱。如同她去世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回答的:“想给女人什么建议?”“爱 ” “给少女呢?” “爱” “给儿童呢?”“爱 ”;如同她在最后一次演出中唱的那首“不,我不后悔”;如同她濒死时闪回的镜头:夭折的女儿、死去的爱人、父亲拿出的那个,她在橱窗外望了很久的洋娃娃。

两小时二十分,以歌声为线索,翻完一个人的一生,Edith Piaf,这个瘦小、乖张、神经质又不幸的女人,她有着浓重的黑眼圈,腥红的嘴唇,佝偻的背影,她从卑微到绚烂,再从华丽跌落。我们爱一朵玫瑰满身的尖刺犹胜于它娇艳的花瓣,我们爱一个人饱受摧残但是无法磨损的灿烂,Piaf用她短暂的一生,宣告了此生即使残酷,她也要以苦难之名、以爱之名歌唱,哪怕耗尽她的生命。活着,仅仅是怀有信念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那些开始或结束的时光,那些灿烂或受苦的时光,都化作了那一首“La Vie En Rose”,几度玫瑰人生,几度Edith Piaf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缺少传奇,但这一曲“玫瑰人生”,只为逝去的时光,为我们不曾拥有的勇敢,为永不再有的Edith Piaf。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