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似你——《玫瑰人生》
   影片拉片分析

   简介
   奥利维埃 达昂导演,马丽昂 歌迪亚主演。片长140分钟,影屋公司发行。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揭幕影片;07年2月14日情人节在全法800家影院上映,创下法国文艺片联映影院最多的记录!
    这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绝佳人物传记影片!伊蒂 琵雅夫(Edith Piaf)法国人,一生短暂,只活到47岁。她是名杂技演员的女儿,童年生活贫困而不幸,但最终却登上了音乐的最高殿堂——卡耐基音乐厅,深受人们爱戴,一生充满跌宕坎坷。她在当时的法国影响极为广大,在法国人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她的作品也另太多人耳熟能详,即使你不知道那就是她的作品。如在《拯救大兵瑞恩》的最终决战前,留声机里的La Vie Rose就是她的代表作《玫瑰人生》。影片主演马丽昂 歌迪亚将伊蒂 琵雅夫从20岁演到40岁,凭借此片荣获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后的荣誉!她也是第一名法国籍的奥斯卡影后。
    影片的剪辑方式十分大胆,突破了人物传记片一贯的顺序是讲述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经常性的时空跳跃。全片一共有近20次左右的时空跳跃,然而这种时空跳跃并没有使得影片显得凌乱,反而更好的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状态,使得伊蒂 琵雅夫跌宕起伏一生的对比效果得到了更加明显清晰的突出。同时也让观众更加充分的体会到了物是人非,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沧桑感。

    拉片
    影片的开场没有精雕细刻充满寓意的开场动画,而是直接以严肃隆重的音乐做为背景烘托,以远景和移镜头来拍摄主人公——1959年44岁左右的伊蒂 琵雅夫。伊蒂在舞台上歌唱,略微驼背,脸色苍白,在追光灯的照耀下如同吊死的人一般苍白。这也让我想起了希斯 莱杰在他未完成的影片《帕纳索斯博士的奇幻秀》中的一张剧照——仿佛死神已经降临到了身边。镜头一切,伊蒂的同事在幕后急忙的走动,从他们的话中得知她的确患病,并且病情的严重。镜头回到舞台,伊蒂在舞台上倒下。
    影片来到1918年,当时的伊蒂应该3岁左右。她的出现是在被街边小孩欺负,浑身衣衫褴褛,表情难过而悲伤。她母亲在街头卖唱,为追求名利,将伊蒂抛弃给刚从军回来跟马戏团奔波的父亲。父亲又把她送到了她奶奶那里——妓院,童年的不幸尽显无余。妓院的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放荡淫乱的,那里充满了罪恶、下贱和对于一切的亵渎。但是对于伊蒂来说,那却成为了她一生最无忧无虑,快乐开心而又短暂的地方。她遇到了一名叫涕汀的妓女,涕汀对伊蒂百般呵护,二人相依为命,涕汀为了伊蒂甚至不愿再去陪客赚钱。在这段故事中,有个情节值得注意一下:涕汀因不愿陪客和伊蒂反锁在屋内,两人都用口红画上了小丑的快乐的嘴去掩盖内心的悲伤,即使他们的眼神毫无保留的出卖了她们。小丑的形象自此时便与伊蒂结下了一段缘。“只要你伤心,小丑便出现。”
    影片穿插了一段伊蒂44岁时的1959年,同事面前的她幽默而风趣,在录一首关于妓女口吻的歌,之所以接唱这首歌曲,肯定是与伊蒂童年在妓院的回忆有着绝对的联系——因为此时,伊蒂能够理会到深藏于这浮华歌词背后的伤痛。
    回到童年的伊蒂,涕汀的同伴被嫖客侮辱后伊蒂患上了角膜炎,看不见东西的伊蒂生活并不难过,瞎了眼,却净了心,污秽之物再也不会进入她眼中了。同时,她学会了向“圣德勒散”做祷告——精神的力量在伊蒂心中形成。然而当她能够看到的时候,快乐地生活也就此结束。
影片跳到1959年,那时伊蒂44岁,从飞机上走下的她光辉无比,同前面在妓院悲伤的告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伊蒂从容不迫的接受记者的提问,面上挂着预备好似的笑容,机械而又调皮的回答记者问题:”An American.”她的样子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快乐而老成。展现的都是人们希望的样子,毫无偏差。但那只是个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小丑,而不是伊蒂。混乱的社交,动荡的镜头,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眼前只是些纸醉金迷罢了,那根本不是伊蒂内心渴望的东西。她摇摇晃晃,镜头和她同时作不同步的摇晃,一种不安全不舒服的感觉传达给了每个人。然而相对于这场社交饭局,回家休息的伊蒂躺在床上,虚弱而安静,并且需要药物的注射。短短三个场景,每个情节都不长,却体现了伊蒂的三种面目。
    影片再度回到伊蒂的童年,这次是在马戏团里。在这里伊蒂不再有妓院的爱护,她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马戏团里没有人再会关照她。那里的人们在台前幕后的“变脸”似乎正式前面内容中成年时的伊蒂面对媒体时表现从容的教学来源。内心孤独悲伤的伊蒂看到了一个练习喷火的小丑,小丑的形象再度出现,这个小丑喷出的火形成了她心中精神的信仰——圣德勒散。从此,伊蒂的内心便正式有了精神的支柱。
    伊蒂的父亲与马戏团发生了矛盾导致父女两人流浪街头。流浪中,伊蒂透过商店窗户看到了个日本娃娃并痴迷于此。被父亲逼的街头卖艺成为了让伊蒂成名的最最直接的激励事件,并致使伊蒂一直走到了最后——歌唱。从此,伊蒂一生都不会丢弃的歌唱就此诞生,影片也开始不时的穿插1963年即将去世的伊蒂的样子。
    影片来到1935年,伊蒂20岁。年轻,充满活力但是酗酒,与死党曼曼过着街头卖艺的生活。街头卖艺让伊蒂终于遇到了伯乐,但年轻的伊蒂性格十足,面对伯乐的诚心相邀却只是反问:“如果我要是不来呢?”然而一段痛苦的欠债经历之后伊蒂还是去了伯乐的地方——卓尼厅。她在心中向圣德勒散许下的愿望实现了,她终于成名了。在卓尼厅面试之后一个崭新的伊蒂诞生——小云雀。
    小云雀的初次登台十分紧张,幕布拉开之后才蹑手蹑脚的挪到舞台中央,她的唱功帮她得到了轰动,累计剪辑加叠画的手法使得时间感变得很长,体现出了观众的陶醉。伊蒂胆怯的下台——她的出现对于观众来说是与众不同的,然而这对于她自己的命运亦是注定的与众不同。女作曲家向她最先伸出了友谊的援手,高层人士向她投来橄榄枝。面对这一切,伊蒂却因自己卑微的生活而不得不迅速离开,把绝大部分的薪水让给他人。
    关于小云雀的报道在影片里用了惯用的累计剪辑手法。红透半边天的小云雀又去参加社交场合——一场假面舞会。然而在这纸醉金迷的场合中,伊蒂也习惯性的收起了自己,去的只是一个小丑,但是是一个保留了伊蒂自身个性的小丑。别人诚心的称赞她:“你是一位崇高的艺术家。”她只是风趣的回答:“那是因为我穿了高跟鞋。”她的个性再度预示了她的与众不同。
    影片来到了1963年,伊蒂垂暮之年,一生大起大落的她饱受人生的酸甜苦辣,爆炸的红色蓬发造型更像一个小丑了,让人实在不禁想起《辛普森大电影》中快餐店广告中的小丑。只是这时的伊蒂在公众面前不再是寻常小丑了,这张老态龙钟的脸上充满了沧桑、过去、尊贵与威严。
    影片回到1935年,伊蒂被卷入一场官司,曼曼也被警方带走,无助的她回到酒馆唱歌谋生,但却因官司的负面影响饱受嘘声。同样,时空切换到年老的伊蒂从舞台下来的场景,她需要靠药物注射来稳定自己,但还是激动之余出了车祸,复杂多变还是不停的充斥着伊蒂生活。可此时的她已经爱上了舞台。伊蒂在官司之后找到恭维她的那位绅士,但痛苦的训练把她吓回了酒吧,那位绅士把她带了回去,仍然进行这严酷而细致入微的教导。
    初上音乐厅演唱的伊蒂再度怯场,黑暗中的大特写同时展示了她与众不同的天真。然而当她上台后,影片以默片的形势展现了她的首次演出,这场演出也注定彻底改变了她:她的双手、她的眼神、她的夸张、她的自信……玫瑰就此在人间盛开,盛开的依然是一双大眼。
    报纸的累计剪辑再度出现,小云雀正式更名为伊蒂 琵雅夫。
    1940年,可以说是鼎盛时期的伊蒂,25岁。一位士兵献给伊蒂一首歌。这部分的拍摄方法难度相当大,也非常精彩。一个3分14秒的长镜头将一整个场景拍了下来。长镜头中推、拉、摇、移、跟、升、降一应俱全,女佣去引领士兵来到伊蒂面前的跟拍全面展示了伊蒂的生活空间。同时在士兵弹唱他的歌曲时依靠人物排列营造的空间感也十分出色:前景是一个催伊蒂赶快去工作的同事,虽居前景但站在画面最右端;士兵和钢琴在右边以中景的位置进行演奏;同一水平线上的伊蒂和曼曼在画面左侧的沙发上一前一后斜线排列着,位居中景;中间的画面留给了他们身后的另一间大客厅,整理衣服的女佣在那间客厅里位居远景。五个人物分别对位后又有一个端茶的女佣从后面的大客厅里由画面左侧走入,放下茶盘后向镜头前进,最后由画面右侧走出。这一通过人物进行营造空间的效果非常的精彩!同样,声音在这个镜头中也起到了营造空间感的作用:士兵在弹唱时,由于镜头的变化同钢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声音也相对变得通透遥远了。这种微弱的回声帮助了空间感的营造。琴声停止之后,镜头又随着人物之间的谈话来了个多方向的转拍。这3分14秒的长镜头拍摄方法十分复杂。
    1947年,伊蒂32岁,同样是鼎盛时期,她和同事们在纽约这个赋予她爱的城市。在房间的对话同样通过人物和声音营造出广阔的立体空间感。伊蒂一生最爱的男人在纽约出现,但二人的出现是以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作为开始而交代的,这种伴随着矛盾的开始似乎预示着二人终究无法白头偕老。进餐时,伊蒂得知了对方是有家庭的,小丑的面目此时也再度回到她的脸上,她掩饰着内心的伤痛,《玫瑰人生》这首歌在无怨无悔的爱中怒放。
    镜头回到垂暮之时的伊蒂身上,她看到青蛙,开始询问关于生命的问题。她终于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她却已经一步步迈向了死亡。
1959年12月13号,伊蒂44岁她再一次“老年”登台,然而此次她如同影片刚开始一样在舞台上倒下。可此时的伊蒂已经不同于以往登台前的胆怯了,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她依然要求重返舞台,当年的怯场如今已经化为对舞台强烈的依恋。伊蒂风趣的重返舞台,选择了一首节奏十分铿锵有力的歌曲”Padam Padam”,强劲的节奏暗示着她同命运斗争的顽强意志力,然而,她再度倒在舞台上了,鼎盛时期的伊蒂一去不复返……
    镜头回到垂暮时的伊蒂身上,再回到她年轻时爱情盛放的纽约。伊蒂心爱的男人马绍在拳坛上取得了胜利。她为了爱情甘愿从镁光灯下让位,而只是去做一个陪衬,在台下大喊大叫,大胆的为心爱的男人下注,去做一名茫茫人海中的追星族。背景中凯旋的歌声依旧充满了爱意。伊蒂的独白说道:“我既不能拥有你,也不能没有你,上帝可以见证,这段请我一无所求,牺牲一切我都甘心……”
    1960年2月,老年时的伊蒂开始筹备她的最后一次演唱——奥林匹亚音乐厅演唱会。
    回到鼎盛时期的伊蒂,她正在参加派对。墙纸上图案衬托出了当年的伊蒂光芒万丈。然而此时,伊蒂也逐渐的开始由胜转衰:首先是她的死党曼曼的离开。伊蒂痛苦之下恳求马绍回来。清晨,马绍来到了伊蒂身边,一顿狂吻之后伊蒂开心的去为马绍端咖啡。接下来又是个高难度的长镜头,大跟拍充分再度体现了伊蒂居住环境的空间立体感,并且还运用到了故意跟丢。然而当故事继续进行时,伊蒂才发现她看到的马绍只是她的幻想,同时告诉她马绍死于飞机逝世……伊蒂此时彻底失去了两个她一生最重要的人。爱情的毁灭导致伊蒂崩溃了,她退向了她唯一的拥有——舞台。舞台的顶光打向伊蒂,显示了她的无助与孤独。这些内容均是一个镜头下来,各种镜头语言一起上,各种体现空间感的方法一起用,并且导演还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伊蒂的幻想与真是融为一体,这样更加触动观众的内心。此长镜头一共4分22秒,其拍摄比上一处士兵献歌的长镜头更加精彩。
    1955年,失去了马绍的伊蒂在公众面前似乎已经完全变成小丑,她和同事在郊外的公路上撞在了树上出了车祸,而伊蒂却只是愉快的说:“起码不枉此行,杀死了一棵树。”然而伊蒂的内心却无时不在痛苦,她进入戒毒所戒毒。1960年伊蒂在一首深深感动她身心的情况下最终决定要在奥林匹亚音乐厅进行她最后的,一场搏命的音乐会。
    奥林匹亚开场前,伊蒂同最开始的时候一样迟到了,她看到了教导她成名的那位绅士,感动之余却又因为同事没带十字架而拒绝演唱。等待十字架的时候镜头回到了伊蒂在戒毒所的时光,她坐在海边织毛衣,安详的像个老人。影片又跳到1963年她的最后一个夜晚,临死之前开始闪回一些她毕生难忘的几个瞬间:和父亲流浪时的伊蒂从父亲手里得到了她心里极其想要的娃娃以及她年轻时早逝的女儿……此时,影片对于时空跳跃这一手法的效果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观众也得到了最大的震惊。
    影片回到奥林匹亚,十字架找到,伊蒂颤抖的走向舞台。镜头也穿插回伊蒂在戒毒所接受记者访问的片段,面对这一次的公众人物访问,伊蒂表现的终于不再像一个小丑,而是充满了内心的心声——她在感激一切,爱是唯一的主题。去爱、为爱穿的人织毛衣……
奥林匹亚的后台,伊蒂颤抖着走向舞台,她的目光充满了坚定。歌声响起,充满了她一生的回忆,稻野边的儿时的回忆,那甜美的一笑,释怀了她整个的一生。
    “不,没有就是没有;不,我什么也不后悔……我的一生,我的欣喜,今天,由你重新开始。”

    结尾
    伊蒂 琵雅夫的一生无疑是充满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她经历了太多的一波三折,这几乎涵盖了她所作的每一件事情。她几乎拥有了一切,但唯一没有留住她心爱的女儿、她挚爱的男人。她的一生是那么的璀璨,却又那么的脆弱。年轻时期是那么的充满活力,但因为她的酗酒让我们内心为她捏一把汗;她在众人面前呼风唤雨,但只是在用小丑的面庞摇摇摆摆的去掩饰着内心真正的所想。对于伊蒂的一生,我想最能表现她的,除了结尾哪一首感动无数人的乐曲之外,还有就是她在影片14分左右穿插的那曲她在录音棚录的歌了——伊蒂表的满不在乎看透了所有的世俗,反而对事物的表面也就释怀了。她无所谓的唱着那看似愉快而又充满调情意味的歌曲,却将伤痛深藏于内心,因为她理解那歌曲歌词下面的真正含义。然而经历了那么多的动荡,我想她在录歌时的那种释怀,才是最能表现她的人生吧……
    花的生命如此短暂,伊蒂 琵雅夫的一生极尽绚烂,47岁的短暂年华,花开花谢,为我们呈现了一幕玫瑰一样的多姿人生……

   P.S.以前并没有写过拉片,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纯粹是因为太喜欢这部影片,想留个纪念.写的不好,望大家海涵~~~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