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调酒师小姐姐在上个六月征集七月酒单。
当时自己正好在捣鼓瓶瓶罐罐,像是给自己一两个的命题作文。不知道是想分享还是想听听专业人士的启发,就给她留言。
我算个仪式感有点重的人吧,我想。
稍暗但瑰丽的粉玫红,追求微难入口的茶质感苦涩、龙舌兰的冲劲和明亮温柔魅惑又若隐若现的花香。
反正至今也没做到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不过这不重要,以后有的是时间。
“浓玫瑰茶,小块柠檬皮泡伏特加酒,盐边,模式和玛格丽特很像,花香,玫瑰茶酸,柠檬皮苦和辛香。”
“可操作。”
然后这杯酒真的出现在了酒单上。
“《玫瑰人生》里的主角EdithPiaf很辛辣,并不如这杯酒一样温情,但是《玫瑰人生》里她的扮演者玛丽昂倒很贴合。这两个人,我都非常喜欢。”
*
放完假挣够钱就硬卧去了杭州。
晚上十点从西湖边走到凌波门。店是居民楼下矮矮的一楼门面,边上水泥地上是社区健身器材,店门上方方正的长条彩打招牌让我想起小学门口卖五毛钱辣条和塑料陀螺的精品店。
推门进去,嗯这就是我想象中酒吧的样子。
小姐姐挑出留言中的檬皮渍伏特加和玫瑰,做出花茶一样顺滑醇厚微涩口感。
如果将青笔白瓷的茶盏和冰块上的干玫瑰花瓣花蕊扩展联想的话,可以说是很中式茶意了。
像绛蓝旗袍短卷发静坐的女人,口上饱满张扬的厚厚的玫红色口红,抿上一口像哥斯拉亲吻大理的玫瑰园一样。
想着自己未完成的配方,觉得对一杯酒要求太过复杂的内涵可能有些过分了。还是在玛格丽特的框架下。自己还是野心太大吧。
况且眼前这杯本,就是另一个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另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跳出绕梁三尺的青春苦情小说叙事,想起电影和Piaf,我倒似乎是一年之后才自以为是地明白一些,并以有且品到过这杯酒作为少年幸运。
*
所以这个名义上的影评其实并没有聊电影。后文也应该不会聊到了。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凌波门边找找这家酒吧,不知道算不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寻宝图一样的半份观影感受。
是杭州的西湖的凌波门,不是隔壁武大的凌波门。虽然贵校的凌波门我更喜欢。
而且不过这份酒应该是去年七月限定,以后有没有机会再喝到我也不知道。
接下来是一些题外话。虽然通篇本来就是题外话。
更加养成了自力更生赚外快的习惯。
开始很喜欢金巴利。强烈推荐。
第二轮坐在吧台点龙舌兰日出,没有红石榴糖浆,换了龙舌兰糖浆。说实话糖的味道区分真喝不太出来。但是两大片干干净净透明的冰块让我觉得真是值得不要不要的。
抱着见网友的心情过去但是并没有跟小姐姐打招呼。在吧台似乎跟着milord哼了几句,因为当时还不会法语。青旅就在旁边,十二点回去其他床位的小伙子竟然就都睡了。
数着支付宝余额,继续头铁地玩了绍兴苏州南京。游记已经拖了一年。玩下来更喜欢苏州和南京一些。
很喜欢青旅。运气好点的可以找陌生人借烟,再好点可以一起喝酒,或者遇到一个会弹吉他的小哥。住青旅的都是有点意思的人。
学了一些见怪不怪,一些为所欲为,一些支撑冲动的底气。
还有一些一面之缘的,真实放纵又安全自由的理解与观察。
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个还挺不错的“至少”。也挺感激。
*
写文的这天三刷这部电影,后排有一个丸子头络腮胡又高又帅的歪果小哥哥,出放映室的路上在哼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机缘巧合地即将到巴黎学习,似乎很有学习法语的动力。
想看看是不是在那片一样庸俗残酷脏灰色的土地下,总是有真的抹不掉野性和优雅的玫瑰色浪漫。
终于有一句影评相关的话了。
人喜爱衰败与破碎,或许只是因为新鲜与反抗。
但终将是时间,是人生的是非和无悔。


《六月酒单:电影院》
过了半夜再打开
可以考虑找个时间再去次杭州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