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用一位中国古代词人的诗句送 给一位西洋的女艺人是否合适,但是我真的想不出更贴切的词语来描述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很久以前,我第一次听到玫瑰人生这首歌,从我那台袖珍短波收音机的法广节目里。我当时的感觉是既怪异又震撼,我是听邓丽君和朱晓琳长大的,这种歌声是闻所未闻。乍听有些象梅艳芳,徐小凤或者蔡琴,都是那种低沉的女声,但仔细品味之下又不尽相同,梅的歌声沧凉,带着风尘之气,但绝对不狂野--我一直认为她的所谓狂野一半是商业需要,一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我以为她是个很传统的中国女人。徐的音色最美,华丽沉郁,蔡的歌声完全是那种女知识分子的优雅和醇厚,假如我在三人中取最佳,我只能选梅,尽管我有时真受不了她的造型,我想那些华丽的服装时尚的妆容只能包裹一个身世悲凉无人疼爱的女人了。皮亚夫的歌声是独立的---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所有的法国女艺术家,没有哀怨,没有我们东方女人的依赖和小女人气,听,她在街头唱的是《马塞曲》!永远动人心魄,洋溢自由精神和斗志的歌,飘荡在巴黎的上空。她的歌声是大气的,潇洒的,还带着雨果所说的巴黎人特有的乐观诙谐,而最动人也是最能代表她自己的,也是法国风格的就是对爱情的歌颂,那是灵魂在唱歌。


哦,我的神,圣黛莱丝,耶酥,
不要抛弃我!

这样一个吟咏爱的生命竟在那样一个悲惨世界里诞生和成长,但这没有磨灭她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就象她自己说的,倘不歌唱就死了,歌唱,舞台之于她就是生命,我不能忘记的是她以衰老病弱之躯依然站在舞台上歌唱,不,没有就是没有,我无怨无悔````那是女神在歌唱。我说不出我是多么感动!我曾为卡拉斯的咏叹调和李少春的大雪飘感动,但现在我为这个衰老的歌者感动!我听到她在用生命歌唱,所谓天癞,就是这样吧!
舞台下的她,失去孩子,失去爱人,没有温馨的童年,繁华过后依然是寂寞,只有酒精和毒品才能使她暂时忘记那些记忆。

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卡莱尔
如果爱米丽伯朗特的诗文,弗里达的画作, 能够打动你,那么皮亚夫的歌声也会震撼你,因为这些人真正的活过,真正用自己的血和泪在谱写生命之歌,尼采说他喜欢用心血写就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以温暖这世界上所有哭泣的灵魂,倾听不幸者的声音,我认为是上帝派这些伟大的生命来温暖世界,也许她们狂放不羁,也许他们怪异生僻,但是她们是真诚的,所以才会感动我们。

爱,
爱,
爱。
这是皮亚夫告诉世人的。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许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既傻又笨,还自命清高,不够世故练达。才刚看了两篇豆友的文章痛批过时的文艺青年和理想主义者,告诉人们爱情和婚姻很尴尬。我是个失败的文艺青年加理想主义者,很想割理想主义的尾巴,但是总还留个小尾巴,这辈子恐怕也是茅房的石头--我姥姥给我的评语。不过我不硬,我很脆弱。至于爱情和婚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无论是爱别人,还是被人爱,都是有代价的,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件不上算的赔本买卖,死了什么也带不走。
所以,我们才要爱,这是我们唯一能带走的东西。
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我们至少还曾经爱过,不 管这爱的结果如何,司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我至少做一件事吧,无论爱人,爱艺术,爱真理,或者爱一只小狗一朵花,至少我们曾爱过。
一个象她那样的女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还告诉我们要爱,我们就算是象张国荣一首歌里唱的,即便只为了抵抗夜寒。

还是要爱。


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王尔德说。
至少还有爱。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