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9

ivy • 玫瑰人生:一天即一生


写于2011年9月24日

周末的清晨,天亮得还是很快,在路边的小摊吃一碗热辣的沙茶面,精神气爽。图书馆里稀稀落落的人,两三瓶矿泉水,一两本好书,一个上午就可以很快过去。一本法国短篇小说,一部140分钟的法国电影,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就可以很快过去。

影片一开始,就觉得《玫瑰人生》与往常看的法国片有些小差别,与平时总剧情漫长,演员含蓄的法国电影相左,《玫瑰人生》从开端就将矛盾升级化,整部片子下来,难得温情悠长的只有edith和皮赛尔热恋的几十分钟,让人得以找到生活的勇气的几十分钟。除了那几十分钟,没有一秒钟不随着edith细细的眉毛纠结着。

由于国情,人生境遇的迥异,总觉得看国外的影片很难找到共鸣,总是嬉笑怒骂,或泪流满面地就过去了,但看《玫瑰人生》不同,你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角色,edith的每一次撕心裂肺你都痛,每一次深情歌唱你都会心灵悸动。很多的人物传记都让人无聊,除了《公民凯恩》那样多角度叙事,观众很难140分钟,都将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上。《玫瑰人生》却分秒抓紧你的注意力,看得入了迷,又出了神。那个又丑又矮的怪异女人,让你不得不进入她的故事,感受她的玫瑰人生。

怎么看这都不像一个和爱扯得上关系的故事,edith从生下来就不懂得爱和被爱为何物,她被母亲抛弃,她的女儿被她无视。可是影片最后部分,edith却头一次神情安逸地说出“爱",我终于明白,故事不是因为edith悲惨的人生,天赐的歌喉,古怪的相貌而吸引人,而是因为故事中无处可寻而又无处不在的爱。父母对孩子,男人对女人,朋友对朋友,陌生人对陌生人,那并不突兀潜移默化的爱。我很庆幸导演到最后安排了edith父亲送小edith娃娃的一幕,这一幕,最能支撑她玫瑰色的一生,虽然这只是最为普通,甚至被众人称之为俗的败笔。但谁又不是俗人,我们都需要这些浅浅的温情来支撑难以度过的时日。

我知道我会哭,不是在edith被抛弃到妓院的时候,不是她的小女儿死去的时候,亦不是在她听到皮塞尔死讯时崩溃的时候,甚至不是她的弥留之际,而是她拖着病躯,蹒跚地站上最后的舞台,身心俱惫却神情安然地唱《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时候,同样我认为片子里最出彩的音乐不是作为片名的《玫瑰人生》,而应该是《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没有就是没有。
不,我无怨无悔。
好的也行,我欣然接受。
坏的也罢,我全无所谓。
不,没有就是没有。
不,我无怨无悔。
付出代价了,一扫而光了,全都忘怀了。我才不在乎过去。我用回忆。点燃了火。
我的哀伤,我的快乐。我再也不需要。以颤抖的声音。一扫而光我的爱人。永远一扫而光。
我又从零开始。
不,没有就是没有。
不,我无怨无悔。
好的也行,我欣然接受。
坏的也罢,我全无所谓。
因为我的生命,因为我的喜悦。
从今以后,有你才有我。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edith是神经质,敏感,易怒易碎的,就像她父亲送给她的陶瓷娃娃,她在皮塞尔死后连续打了5年的止痛针,因为这才能不痛。但影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她要放弃自己的情节。她倔强,不能说是坚强,坚强都是装出来的,倔强,是因为爱而倔强。

我从看不透彻爱,亦没有完美无憾地爱过,但若没有爱,人生就完了,不痛不痒地,也就安乐死了。"付出代价了,一扫而光了,全都忘怀了。我才不在乎过去。我用回忆。点燃了火。”我无怨无悔。

PS,这不是影评,只是一点感触,不得不说的感触。



玫瑰人生La Môme(2007)

又名:粉红色的一生(港) / La vie en rose / Edith Piaf

上映日期:2007-02-08(柏林电影节) / 2007-02-14(法国) / 2007-05-31(捷克) / 2007-06-22(英国)片长:140分钟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让-保罗·卢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克洛蒂尔·蔻洛 / 让-皮埃尔·马丹 /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 马克·巴贝 / 卡罗利娜·西奥尔 / 玛侬·舍瓦利尔 / 宝琳·布雷特 / 卡罗琳·雷诺 / 安德烈·彭文 / 西莉亚·马基 / 哈利·海顿-佩顿 /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 编剧:伊莎贝尔·索伯曼 Isabelle Sobelman/奥利维埃·达昂 Olivier Dahan

玫瑰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