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个有意思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有一票否决权,如果是以这片子理解,我所能感慨的,正如标题所言,少年啊,你终究只是个少年……
影片中的少年原本有一个看似非常和谐的家庭,爸爸善于开导,妈妈善解人意,这点从最开始两人对儿子做春梦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没有诧异,没有批评,一如很多成年人那样,理解,再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不过是他们也曾经历过的稀松平常的事情罢了。而不和谐的音符来自某个晚上,那一晚,父亲没有满足母亲对于性生活的需求,从那之后,在很多方面,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就强硬了一些,更确切地说,是对父亲多了一份失望。比如儿子受伤后,他们的谈话是这样的:
父:你不在乎了吗?Kaya?对于那些我们以前在乎的事情?
母:事情?我在乎Emerson,我在乎你,我在乎对我们家庭有益的事情。
父:“喔,这是对我们有益的事情”?这间学校显然对他很有益。
母:我想我再也不会听你的话了。
显而易见的,父母之间存在着一丝冷战气味,感情的裂痕隐隐闪现着。于是之后,某次聚会,父亲宁愿玩游戏,也不出去和大家交谈,备受冷落的母亲就这样与邻居看对了眼,进而发展到后来背着父亲偷情。在母亲眼里,父亲总是喜欢说很多话,而且不是宣告,是声明。甚至到后面,母亲出去了,并且显然是去见情人,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母:我要出去了。
父:嗯哼。
母:你不想知道我去哪里吗?
父:你正在做对我们有益的事情,这不是你说的吗?
母亲一怔,讽刺地一笑,转身出门了。
看看,在这样一个父母亲缺乏沟通和交流,两人在心理上趋近冷战的家庭里,少年又怎么可能成长得与普通孩子无异呢?!不是指家庭因素导致了少年的一切性格,但或多或少有所影响吧。
少年心思细腻,热爱或者说痴迷于文学,正在着手写一本书(从制作上来看,那应该是一本绘本),还拥有在16岁之前出版更多书的宏大志向。另外,从父母亲的对话中来看,他从小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而非去学校上课这类。所以说,像这样的孩子,他有自己的一个世界,甚至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观,在那个世界里,他封闭而安全,谁也进不去,谁也伤害不了他,甚至,他认为,自己的世界与成人世界并无差别。当然,这并不意味,少年不渴望被人理解,否则,又怎么会生出之后如此多的事情呢!
因为所谓的宏伟志向,少年最开始是拒绝去新学校,拒绝见新老师的。改变是从所谓的“成年礼”开始的。少年被人打了一拳之后,老师跟他分享了自己的伤疤经历,以及一句“把它当作成年礼吧”,那个时候的少年,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侧脸杀啊!!!)。在那之后,少年对老师的好感一点一点在增加。课堂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所学课程的乏味和无聊,于是,老师擅自废掉了这门课,改教经典文学和戏剧。个人很喜欢其中老师以两张脸谱为例对悲剧和喜剧的阐述:
苦脸中的嘴型,象征着问题的出现-试图解决问题,因而似乎不断进步-但是,不可预期的混乱出现,事情开始变坏-最终,我们的所作所为让一切变得更糟—直至结局-塌糊涂;而笑脸的嘴型,象征着持续上升,一切都很好,跟预期一样平和、宁静-但情况不会维持太久,很快出现问题-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便会极力解决问题-最终心愿得以实现,哪怕期间做过傻事,却因为出发点是好的,结局自然是幸福快乐。
当老师说完那一切的时候,少年皱眉疑惑了一两秒,继而会心一笑,此时,他大概认定眼前的这位老师是有可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吧,所以才有了后来将自己写的从未给别人看过的书送给老师翻阅。愿意将自己内心世界向别人敞开这一举动恰恰证明了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特殊位置。可你能说那是爱吗?显然不能。少年不过是将老师当成了在这个无聊世界中能与之交心的一根救命稻草罢了。那之后,老师来家里做客,两人又进行了更深入,或者说,更亲密的交谈,谈到文学,谈到家庭,谈到爱情,谈到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相似的,都是孤独的人;但他们又是不同的,少年的孤独重在内心无人理解,老师的孤独重在身边无人陪伴。然而,涉世未深的少年却满心欢喜地认为老师是能完全理解他的内心的,诚然,老师能与他聊文学,聊莎士比亚,聊许多从没离开过那个小镇的人所不知道的事,但在那之外呢?老师什么都没法给予回应。
少年开始给老师送自己喜欢的CD,送文艺感十足的“情书”,并且是在知道老师是gay之后。他单纯地想让老师快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单纯地想以这样的方式将老师的注意力占为己有,所以老师误会他的意思也是正常的,那的确是成年人惯有的思维。可少年毕竟只是少年,何况还是这么一个极具文学家浪漫情怀的少年呢,他想到的无外乎,我们是朋友,我想亲近你,让你知道我对你的感受,仅此而已。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举动,在成人世界里,那是多么浓烈的表达爱意的方式。他更不知道的是,他以诱惑甚至诱骗的方式来博得对老师的一个吻,又是怎样出格的举动。他同样也不知道,当他看到老师与别人亲密,一气之下上了陌生人的车,还逞强说自己性经验丰富的时候,那是多么危险的情况。
少年终究只是个少年,还未能完全理解爱,还不懂得成人世界的复杂,即使饱读诗书,即使经纶满腹,即使以为自己成熟的思想可以与成年人匹敌,即使以为自己洞悉一切,也依旧只是个活在自己小小世界中的少年。
我很喜欢《心灵捕手》中那位导师说的那番话: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因为你没离开过波士顿,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琪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相似的一段话,曾经也在《催眠师手记》里看到过,当时主人公面对的是一个天才少年,因为不肯走出家门而被父母认定有心理问题,故而请了主人公来为其治疗。主人公的结论是这样的:
“你很清楚人类社会结构的理论,但是你并未置身于其中去体会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明白爱情是一种化学分泌的结果,但是你并不知道那能带给自己多么美妙的感受;你可以想象出美丽的风景,但是你却没经历过亲眼目睹的震撼;你从书中看到过历史,但你看不到字里行间的沧桑;你读懂了高等数学的深奥,但是你读不懂那曾经让人废寝忘食的数字屏障;你学会了两种以上的语言,可你并不了解藏在那节奏中的内涵;你明白什么是心理学,但你并未去探究过那些复杂的成因。你的聪明,让你能想象并推测出很多正确的结论,但也正是你的聪明,让你只是停留在想象。
“你什么都没经历过,你不知道什么是残酷,什么是感动,什么是热情,什么是悲伤,你拥有的只是冷漠。你对战争的了解只是一些零碎的词汇,枪林弹雨、政治阴谋、军火商、部队编制?你不知道看着战友倒在身边,吐出最后一口气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对男女之间的了解也只是另一些词汇,繁衍、荷尔蒙、肾上腺素?但你并不明白能够让你动心的那一刻足以影响到你的未来。
“你只是个孩子,我打赌你没离开过这个城市。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活动半径不超过10公里,但是你的聪明和天赋让你通过书以及各种渠道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并借此想象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但是你确定真正的世界就是那样吗?没有任何验证就认定了?你之所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是因为你的一切都停留在你认定的那些概念和结论上。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知道。也是正因如此,甚至连你编造的谎言都是个标准的模式:白衣女鬼,劝人上吊自杀,只有你才能看到……不过我必须承认,你的确只有衣柜里的朋友——那些书。除此之外,你什么都没有。你甚至把自己的心和思维全部关在一个黑暗的小屋里,只需要,也只能由衣柜里的朋友陪着。你在看书吗?你看过很多书吗?可是你看懂了吗?”
对啊,少年啊,你真的懂这个世界吗?
一位又一位的前辈在警告我们,孩子啊,别太傲,别太倔,别太逞强,更别以为自己已经了解这个世界,你只是个孩子,这个世界都还没认识你呢!

爱情新鲜人Whole New Thing(2005)

又名:愛情新鮮人

上映日期:2006-01-31片长:92分钟

主演:Aaron Webber/Daniel MacIvor/Rebecca Jenkins

导演:Amnon Buchb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