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白的白天,
暗涌的黑夜,
我看得见我的颜色,
一个干净的孩子,
没有绝望,
因为破碎,
仰望天空。
——题记
《狗脸的岁月》,这部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拍摄于1985年的瑞典影片,一开始真正吸引自己的在于它那独特的片名,对于岁月这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词汇自己见过最新奇的比喻出自台湾诗人痖弦在《深渊》里的一句诗:“岁月,猫脸的岁月;岁月,紧贴在手腕上,打着旗语的岁月。”因此对于如此牵人心神的名字,驱使着自己决意要一睹为快。
将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自己完全被影片那真挚温暖如散文诗般的故事所深深打动,它无疑是经典的,时至今日无论是国别上存在的还是年龄层次上存在的差别,影片依然能得到我们的广泛认可。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超越了那些庸俗的通俗剧模式,摒弃了煽情的叙述方式,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洞察周遭大人们的世界,从而使得这部儿童影片充满了更多的人性关怀。
生活中我们总是一路狂奔,并渴望在拥挤的人群里找到一个和我们相似的面孔,希望他有着和我们相似的命运,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生命的参照,自此何去何从,也就不再那么仓皇。在《狗脸的岁月》里,在那个十一、二岁名叫英格玛的孩子身上,我们仿如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影子,重温了童年里那些已经消逝在岁月长河中的点点滴滴。
原来我们都曾经是那些忧郁的、坚强的、聪明亦或执拗的孩子。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由于莽撞惹了祸而导致母亲雷霆大怒一路上追着我们打骂;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对邻家小女孩或者小男孩有着莫名的好感;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喜欢和同伴们玩“过家家”并兴奋的充当着彼此的小新娘与小新郎;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仰望着星空,猜想着那遥不可及的浩瀚宇宙到底有着怎样的神秘;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把自己的趣事讲给我们深爱的母亲听,并至今还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对”性”似懂非懂,听着年长的孩子一本正经的介绍着有关的生理知识;
我们也曾在年少时,看到母亲生病会深刻的感到无助、惶恐与不安。
影片通过英格玛这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大人的世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一点点的变成了大人,并在这个变化过程一一体会到成长所带给他的苦涩与酸楚。
他常常会想仅仅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就把那条叫莱卡的狗送到太空而导致它最后饿死,既没有征得它的同意也没有给与足够的狗粮,这是不对的事情;
他常常会想如果母亲不读那么多书,不思考那么多问题,她就不会得病,她依然可以笑声爽朗地带着他和哥哥玩耍,在淡金色的沙滩上依然可以看到母亲明丽动人的笑容;
他也常常会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时刻鼓励自己生活中有许多更糟的事,自己仍然是幸运的,从而再次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就像青春电影总是以爱情来启蒙,以死亡作为成长的标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最需要的往往是两种催化物,一是关于爱的解释,二是关于性的启蒙。
于前者,一直是英格玛所缺失的,父亲在赤道附近载运香蕉,他一直是以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幼小心灵对父爱的缺失所造成的遗憾;患病的母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的顽皮常常发怒、恸哭、几近歇斯底里;哥哥经常性的戏弄他,在这样的家庭里,他得不到应有的包容与温情的疼爱。
送他和哥哥离开也许对病中的母亲是最好的办法,也正是在那个夏天,在舅舅家所在的那个小镇上,他度过了一个有趣的暑假,见到了小镇上的各种奇闻轶事:有一天到晚在屋顶上钉钉子的方松,有躺在病床上还要他念杂志上女性内衣广告而不让别人知道的阿维森爷爷,有不放弃艺术追求的雕塑家,有有着绿色头发的玩伴,有工厂里充当人体模特的漂亮女工,有每天给镇上的人表演自行车杂技的烧火工人等等,他们善良而淳朴,快乐而融洽的生活感染着他。
但他一直念叨的仍然是小狗西卡和病床上的母亲,还记得那次他迫不及待地给母亲打电话,但是由于硬币不够,只说了寥寥数语便断了线,放下听筒,他迷惘的缓缓走出电话亭,灰暗的空气中那段和母亲一起在沙滩上的温暖而又潮湿的回忆再次浮现。
这个孩子,需要的只是爱。而沙滩上的那个关于母爱的镜头却成了他永远的记忆与不能再次重温的梦。在他还没有把为母亲准备的圣诞礼物——烤面包机送出去之前,母亲就永远的离开了,自此,他的世界孤苦凄清、漂泊无根。
再次回到舅舅所在的小镇,阿维森爷爷过世了,阿维森太太搬走了,地下室租给了几个希腊人,舅舅说家里太挤了要他去和阿维森太太一起住,偶然获知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宠物狗西卡早已经死在狗舍。是的,那个夏天转瞬即逝,一切都不一样了。
曾经他将自己投射为自己的宠物狗西卡,以此来逃避外来的冲击,保护自己。直到明确的知道西卡在寄养所死去的事实后,他才在真正意义上告别了自己的童年——作为狗的童年。
于后者,从以前的小玩伴“小青蛙”到而后工厂里漂亮的大胸脯女工再到喜欢女扮男装、运动细胞极其旺盛的莎嘉,他的性别意识一点点在觉醒,在莎嘉那里,从她对性别的敌视以至于想方设法故意推迟女性正常发育特征的到来,到最终的自我认同,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她对英格玛的喜欢,正是在她的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作为始终存在并陪伴着她的英格玛,在女孩儿身上愈来愈明显的性征变化的事实面前,让他真正开始正视自身的认同问题,也得以慢慢成长起来。
在充满了痛苦和离别的成长过程中,他从失去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再到而后的慢慢找到生活中新的重心,重新发现应该珍惜的东西,其间有逃避、有迷茫,也有困惑,就像影片中阿准森太太所说的:“有个伴真好,我们以后相依为命,生命有时候很艰难,孤单一个人真不好受。”诚如在成长这张没有文字,空余伤痕被揉皱的白纸中,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障,只能一个人走,终究我们将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去牵挂,自己的悲伤,只有自己走出来,我们只能独自慢慢长大,在成长中体味着破碎。
在影片的结尾,广播里正在播报瑞典足球队和德国足球队的比赛,结果瑞典队赢了,镇上的男人们从房子里冲出来,欢呼“瑞典万岁”,而英格玛则抱着莎嘉听着广播在沙发上睡着了,还有方松,仍然回到屋顶上,继续在云端上敲敲打打的工作。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虽然少不了伤痛和荆棘,但谁都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成长,因为生活一直在继续。
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成长历程中,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年轮被扎进我们的心中,我们都曾在成长的岁月里留下过污点,也曾在成长的过程中叛逆过、肆意过、放肆过。
成长的过程也确实苦不堪言,我们曾有的孩子般天真浪漫的笑终会在突如其来的某一天里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也终有那么一天,我们曾有的单薄身影颠簸在夕阳微弱的黄昏里,终于找不到自己。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这就是《狗脸的岁月》所要教会我们的道理,我们的生活原本就是为隐忍而继续着,为成长而失去着,并在失去中一点点的得到,在困惑中一点点充实自己。


狗脸的岁月Mitt liv som hund(1985)

又名:狗脸岁月 / My Life as a Dog

上映日期:1985-12-12片长:101分钟

主演:安东·格兰泽柳斯 / 托马斯·冯·布罗姆森 / 安琪·丽登 / 梅琳达·金纳曼 / 基克基·伦德格伦 / 伦纳特·胡尔斯特罗姆 / 英格玛丽·卡尔松 / 莱夫·埃里克松 / 克里斯蒂娜·卡尔温德 / 拉夫·卡尔松 / 维韦卡·达伦 / 阿诺尔德·阿尔弗雷德松 / Fritz Elofsson / Didrik Gustafsson / 扬-菲利普·霍尔斯特伦 / 

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 / 编剧:Lasse Hallström/Reidar Jönsson/Brasse Brännström/Per Berglund

狗脸的岁月相关影评

K
momo
momo •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