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并且喜欢上这部电影的人太多了,锒铛入狱,守着心中的一点灵光,惨淡经营,最终打破牢笼,逃出生天,这样的故事给人以希望,关于墙内墙外的讨论也给了观者解读的空间。

这是一部越狱题材电影中的经典。

《洞》也是一部越狱题材的经典之作,在《肖申克》往前推的37年,也就是1960年上映。摆明了这点,然后去看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后世的越狱题材电影,完全笼罩在《洞》的阴影下,它们所传述的内容和卖弄的技巧,太多都已经在这部70多年前的电影中呈现过了。它们,也包括《肖申克的救赎》。

《洞》的真实感一直被一些观众所津津乐道,有人夸赞它是近于纪录片般的写实。

在它之前,你恐怕从未见过完整地凿穿地面的过程,一块铁销,几双强壮有力的臂膀,水泥地面禁不起力道而逐渐开裂成坑,镂出空洞——赫赫然一个大洞,连接牢房之外。这是关于力量的高度写实,砸,是真砸,洞,也是真洞。这样的写实也一直在延续,砸穿地面之后,锯断铁栅,解锁地门……

观影过程,就是跟着这一系列写实的细节影像不断发展,等你发现的时候,你已经被带入节奏,在角色的往来之间,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妙的是,这一系列过程是全程无配乐的。你所能到的,只能是写实的音效,“嗙嗙”的砸击声,停停顿顿的拉锯声,以及甬道里空荡回响的脚步声。声音如魔,敛聚起心惊肉跳的惊悚感,落实到一个个正面镜头上,让人不禁屏住呼吸,心中发紧,下一刻会不会是一个无情的反打镜头,照应出一张冷漠的狱警的脸庞。

剔除修饰,了无花哨,却能把观者拽得死死的,雅克·贝克的这一着,让人不敢不服。

对于逃狱这一行为而言,实际上是带了强烈的道德色彩的:如《肖申克》那般,蒙冤入狱,最终成功逃脱,带来的是希望与振奋;而一般来说,确切的罪犯,我们的是非道德观是不会允许我们对此欢呼雀跃的。

在《洞》中,雅克·贝克只讲述了一个仅供推动情节的犯罪情况,淡去了其他四位主角的背景过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抽离了是非道德的介入。不知根底,心安理得的代入感也就随之产生。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几个机关算尽,谋求越狱的人。

这样的模糊化处理,不是出格,反倒是用心讲故事的一个佐证。你看不出导演的道德倾向,也没有被告知所谓的好与坏,所以你的评判或者你是否愿意做出评判,都只能建立在故事情节上,建立在那些流畅的、环环相扣的、密不透风的细节上。

故事情节上你被牵着走,思想立意上又还了你足够的自由,这很公平。

更让然拍案叫绝的是,这种模糊化从立意出发,又反馈到了故事情节上。几位主角身为囚犯,活动空间十分有限,而摄影机又是时刻跟着他们的。换言之,对于那个小小的牢笼之外的情况,他们知之甚少,对外信息严重匮乏。外界就是模糊的。他们看不透,所以围绕着他们的圈套,他们也根本无从得知。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那个开放式的结局了。我知道关于这点现在还有很多争论,甚至于有些人还是不认为这个结局是开放性的。但无论如何,多方面线索的情理通畅和矛盾是确实存在的,这些既通畅又矛盾的线索导出来的结局,显然是具备模糊性。所以告密者的身份,其实还是相对模糊的。身份模糊的告密者显然是那个圈套的核心,处心积虑凿出的空洞昭示了出逃的希望,而告密者的抉择又化作圈套,圈住他们即将改变的命运。

模糊化处理下,出现了完美的合一。

公众号“启程制造”:

<图片1>

洞Le trou(1960)

又名:地洞 / The Hole

上映日期:1960-03-18(法国)片长:132分钟

主演:马克·米歇尔 Marc Michel/吉恩·凯乐蒂 Jean Keraudy/菲利普·勒鲁瓦 Philippe Leroy/迈克尔·康斯坦丁 Michel Constantin/雷蒙德·梅尼尔 Raymond Meunier

导演:雅克·贝克 Jacques Becker编剧:雅克·贝克 Jacques Becker/乔斯·乔凡尼 José Giovanni

洞相关影评

隐逸
例外
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