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德国导演Ulrike Franke的家乡多特蒙德来了400个中国工人。他们在这里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把鲁尔区的一座被兖州煤矿集团买下来的焦炭厂拆运回中国。

Ulrike Franke和她的丈夫Michael Loeken感到很兴奋,他们被这些中国工人在德国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独立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拍摄完成后,这对夫妇突然感到:自己完成的是一部关于全球化的纪录片。他们给这部片子起了一个“带有挑衅色彩”的名字——《输家和赢家》。

作为多特蒙德的市民,他们深深地感到:在这场全球化的浪潮中,普通的德国工人无疑是输家。资本总是去追寻那些拥有最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中国得到了青睐,而这个老牌工业区里的很多工人却因此而失业了。用两位导演在见面会上的说法,这些德国人经历了“梦想幻灭”的过程。尽管他们拥有不错的福利,即使失业也能维持生活,但他们失去了重要的社会认同感。

那么,这些不远万里来到欧洲,拆掉德国人厂房的中国工人们就是赢家吗?不,显然不是。他们背井离乡,拿着不到德国工人十分之一的微薄工资,干着比德国工人辛苦、危险不知多少倍的工作。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让德国人惊讶,工程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推进。

更让德国人惊讶并且难以接受的,是中国工人对安全规范的漠视。即使出现了重大伤亡事故,中国人似乎也不在乎。谈起事故,肥头大耳的莫书记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大笑道:没有牺牲,哪来效益,哪来的买德国工厂的钱?他还慷慨激昂地吟诵起毛泽东的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谈起“日月换新天”的壮志,他在镜头前一本正经地说:下一步的计划是把空中客车的工厂搬到中国。

真是“豪气冲天”啊!只是,壮志豪情属于你莫书记,“牺牲”却属于普通的中国工人!如果让你莫书记亲自去做那些危险的工作,你还有这番豪气吗?

在整部影片中,我只看到了一个赢家,那就是莫书记——那个“看着旧的大奔离我而去,新的大奔迎面而来”的莫书记,那个在办公室里抽着香烟,时常赋诗几首的国企负责人。这次海外拆厂,想必他和经理都收获颇丰,而没日没夜干活的中国工人们所得到的唯一“奖赏”,只是胸前佩戴大红花拍张照片挂到墙上。

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一段字幕:当焦炭厂被运回中国后,国际焦炭价格从50元涨到500元。德国导演感叹:还是中国人聪明,有远见,一下子多赚了那么多钱。但这些钱从来不会属于拼死拼活工作的底层工人,它们会流向谁的口袋无需多说——这下又有新的大奔迎着莫书记的面而来了吧?

这就是全球化的残酷一面——大多数人都是输家,而赢家只属于少数权力精英。

http://www.fangkc.cn/cinema/losers-and-winners/

输家和赢家(2006)

又名:输家赢家 / Losers and Winners

上映日期:2006-10-30片长:9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乌尔瑞科·弗兰科 / 迈克尔·劳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