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位于青岛市上马街道的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由袁隆平院士领衔、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发的“海水稻”迎来收割测评。这是继“海水稻”在温州试种成功并收割第一镰之后,中国人再次向盐碱地要起了收成。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的粮食种植,往往以“靠天吃饭”为基本准则。于是,在滩涂盐碱地上,我们就难以与天抗衡。据测算,在我们这样一个盐碱地面积排世界第三的“盐碱地大国”里,有大约17个省区超过5亿亩的土地是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而这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盐碱地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这样的数据,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实在是一组潜在的利好消息。然而,长期以来,全世界都在盐碱地上种粮食这个问题上愁眉不展。如今,咱们中国人不但让盐碱地开始成为咱们的“粮仓”,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海水稻”的培育种植经验,让全世界都能够尝到“中国红利”。
对于“海水稻”,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袁隆平教授。但是在袁隆平身后,还站着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着的人们。正如最近刚刚播出的系列微纪录片《我们正年轻》中的一集所讲到的那位叫做张树寅的水稻工程师一样,他们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着,月复一月地在实验室中探索着,年复一年地在风雨人生中为我们打开着那扇通往“广积粮”的大门。
透过《我们正年轻》之《向盐碱地要收成——张树寅》回顾“海水稻”的历史:2017年9月,在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水稻的实验田第一次收割,有四个实验田亩产在40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620多公斤,远超过300公斤的预期!这样的一个结果,何其令人欢喜鼓舞!
拿到结果的当天,张树寅团队就和袁院士的进行了视频通话,得到了评价为“优”的打分。通过这样的努力有了巨大的成果,这让张树寅有了新的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土地给每一粒种子带来了生机,它的变化多端给了人们无尽的惊喜。
没有丰盛的庆功宴,有的只是“张树寅”们继续默默地实验、默默地劳作、默默地付出。为了咱中国的“海水稻”,为了让更多曾经的荒地成为良田,为了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能有更多的粮食,他们正在用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浇灌着一块块希望的田野。
如果说,全中国只有一个袁隆平,那么再好的设想也许都会因为无人广泛实践而成为一纸空谈。但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张树寅”,我们今天才看到了丰收的喜悦。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忽然想到了这首童年时常常唱起的歌谣。今天的张树寅,以及那些未曾被我们知晓姓名的水稻工程师们,他们何尝不像这一棵棵小草?没有牢骚,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沽名钓誉,有的只是一份默默的奉献,一份真诚的坚守。
他们,又像是那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海水稻”,任凭自然环境的恶劣,却依然傲然挺立,为着我们的温饱,为着我们的未来,静静地等待着收获的时刻!
据媒体采访报道,待到2020年,“海水稻”将可实现大范围种植。将盐碱地变为沃土,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在中国水稻工程师的手里,逐渐成为现实。未来,这项技术不但将让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成长为“现代技术性农业大国”,更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改变整个世界。

我们正年轻(2018)

又名:We Are Young

主演:未知

导演:曹海滨/戴波/高巍/杜珺/余雯/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