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不同,奥古斯特﹒雷诺阿是一个对婚姻和家庭都绝对忠诚的人,影片中屡屡被儿子们提起的嘉贝莎拉不是雷诺阿的情妇,她是他妻子艾琳的表妹,也是他雇佣了15年的模特。
雷诺阿出身贫寒,学得绘画技能后在巴黎靠给委托人绘画肖像画为生,他的委托人多是些有钱人家的太太,太太们华贵的衣饰需要在画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雷诺阿凭借高超的技法做到了,但是正因为作品过于写实,或者说过于细致地描绘衣物的款式、质地和光泽,雷诺阿的作品被评论家们批评,说那是时尚版画,是美女写真……总之不是美术意义上的肖像画。
影片中的雷诺阿和让在河边有一段对话,大意是说,现在的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画画,不需要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花头。雷诺阿说这番话既有自我解嘲的成分---此时的他既有风湿病、关节炎,又中了风,手指根本无法灵活动弹,能画画已经是靠他钢铁般的意志在支撑了,追求纤毫毕现那是要他的老命;也有对过去画的那些“时尚版画”的揶揄和嫌弃。
结婚富裕之前的雷诺阿除了画阔太太,更热爱画那些让他感到“快乐、阳光的”生活场景,比如:《红磨坊的露天舞会》、《都市舞蹈》、《布吉瓦尔的舞蹈》、《雨伞》、《散步》等等,这些展示巴黎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题材,在雷诺阿的笔下,充满了愉悦、活泼的气息,影片也借雷诺阿的口说了出来:“既然那让你感到快乐,那么,就去做吧。”他从来不画黑暗世界里的题材,宗教题材也不碰。
1898年雷诺阿一家离开巴黎,来到巴国南部一个叫“滨海卡涅”的地方,从此他们定居在那里,一直到雷诺阿去世。那里的家-----科耶特庄园,于1960年被正式作为雷诺阿美术馆对外开放。不知道是不是定居海边见多了身体暴露的浴女,加上病痛的折磨,雷诺阿一改以前的做派,爱上了画女性的肌肤和身体,说“”那些肌肤最容易接受阳光,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雷诺阿大概在1898年得的风湿病,1911年中的风,妻子艾琳在1914年去世,影片的故事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讲起,描绘雷诺阿晚年时期的创作状态和生活。
妻子艾琳同样出身贫寒,是一名纺织女工但是她给雷诺阿带来了下半辈子的财运。1891年结婚后的雷诺阿财运开始亨通,作品接二连三得到画商们的青睐,从此告别了贫穷,更在1898年到海边购买了房子,即后来的科耶特庄园,当上了仆人们嘴里的“老板”。但是雷诺阿并不擅长处理财政大事或者家庭琐事,家中大小事务都是艾琳在打理,所以儿子让责备父亲一辈子都躲在母亲的身后,是有原因的。
然而不管是病痛也好,妻子的早逝也好,儿子执意上战场也好,模特儿玩失踪也好,通通熄灭不了雷诺阿对美术的热爱,连画笔都握不住的他,靠用绑带把画笔固定在手里,他没有怨天尤人,依然是好脾气,更没有残疾人兼艺术家的怪癖和毛病,这一点从女仆们对他的态度可以得到证实。
相比之下,儿子让就没那么清醒了,此时的他不知该何处何从,要是没有安迪这位缪斯的启发和鼓励,也许电影史上又少了一位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大师。得不到雷诺阿的重视,得不到让的理解的安迪狂躁愤怒,她对电影有着单纯而朴素的憧憬,但是让的导演意识还没有萌芽,更没有成长,所以她注定是要失望和伤心的。更令人伤感的是,十几年后,他功成名就,在影坛大放异彩,而她和他离了婚,从此查无此人,就连资讯随手可得的今天,也找不到有关她的只言片语,更遑论照片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导演吉尔﹒布尔多出生于1963 年,他的出生地距离科耶特庄园也就是雷诺阿美术馆不远,他从小就对印象派和雷诺尔耳濡目染,对印象派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了解,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十分接近雷诺阿的作品格调,所以我相信导演是无意识的,不是刻意模仿。
PS:影片其实有点闷,如果不是对雷诺阿或者印象派感兴趣,应该不怎么看得进去。

雷诺阿Renoir(2012)

又名:印象雷诺瓦(台) / 雷诺亚的缪斯(港) / Renoir, la Source

上映日期:2012-05-25(戛纳电影节) / 2013-01-02(法国)片长:111分钟

主演:米歇尔·布凯 / 樊尚·罗蒂埃 / 克丽丝塔·特瑞特 / 罗曼娜·波琳热 / 托马斯·多雷 / 

导演:吉尔·布尔多 / 编剧:吉尔·布都 Gilles Bourdos/Jérôme Tonnerre

雷诺阿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