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说,我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完全是冲着香奈尔的名字去的,至于她的情人是俄国音乐家还是英国贵族,倒不重要。
我很失望,因为这片子极其庸俗,不会比香奈尔的5寸包包更好。
我很不喜欢那带着条链子的小东西,看上去相当的小家子气。
眉目硬朗的女主角通篇都在走秀,完全不会演戏,男主角也只是顾作深沉状,根本不象个艺术家,那几个缠绵的镜头,和女主角的服装,屋内的黑白两色陈设一样,是影片三大亮点。
服装,家具,床戏组成了这个让人摇头的故事,事后想起来的也只有这三块。我看不出其中有多么感动人的爱情,就连音乐也被庸俗的剧情糟蹋了。

是啊,一听到香奈尔这个大名,就会让人联想起所谓的法国风韵,巴黎味道。她本人似乎也是一个传奇了,她的罗曼史和近乎色盲的经典。在很多人眼里,香奈尔代表着法国的独立女性,一种对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其实呢,她不过是一个爬到上流社会的女裁缝而已。
我从不认为她的服装有什么特别的品位,我很赞同夏帕瑞丽的看法,这个意大利女人是她的老对手,不过因为没有她走运而趋于被人遗忘,她说过,她--香奈尔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品位。
夏帕瑞丽才是真正有艺术品位的设计师,深刻的领会了达利的作品,那条为温莎公爵夫人设计的龙虾裙才是令人叹服的经典之作。
不过这个意大利女人似乎没有法国女冒险家的会善于利用男人,在商业手腕手也逊色得多。

香奈尔的服装无非是修女装的变种。
这个女人最大特点就是拿来主义,无论是男人还是设计。当然这就是地道的巴黎货色。巴黎是被吹捧的过了头,那是路易十四的假发和拿破仑美丽的妹妹为繁荣巴黎的商业所做的贡献。实际上,法国的品位是典型的小布尔乔亚的风格,根本不是什么贵族品位,要找寻真正的贵族品位与艺术气息,还是要去伦敦和罗马。巴黎从来是个杂烩的地方,征服巴黎也多是些外国人,无论过去的拿破仑还是现在的加里亚诺。我必须承认,这就是巴黎的魅力所在,她的包容与兼收并蓄是很了不起的,而她又可以将异国风情巧妙的化作自己的东西,比如巴黎人的包头巾和草根鞋,贝雷帽。这是法国文化所具有的拉丁女性化的特点,但同时也是她的弱点。巴黎是女人与布尔乔亚的城市。
所以香奈尔就很得巴黎的真传。
她的服装,配件,香水,都是市民阶层对贵族风尚的一种大胆的改动,她本人就是两个阶层的交点。她把市民的口味与贵族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并且声称是自己的独创。
她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的商人,而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她是看中斯特拉文斯基的才华还是他的白俄流亡贵族的背景呢,我看是社会阶层,我不相信她真的理解表现主义音乐。她一生都在拼命的得到上流社会男人的青睐,然后在他们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狠狠的甩掉他们。
雨果说过,一个人只要当了一天的教士就永远是教士。
所以不难理解那个在修女抚养下的小女孩为什么选择终身不嫁了。
也许,她骨子里是憎恨男人的,但是又毕生都在征服他们,这就是她那修女式服装的来源。需要束缚,又在这种束缚中反抗,是香奈尔的风格,假如说这就是巴黎风格的话,一种天主教的风格,在严厉的教规下展示女性的诱惑,还有巴黎男童的顽皮气质。

俾斯麦说过,在法国的共和制与俄国的专制中是不存在联合的。那么在一个俄国男人和一个法国女人那里,也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罢了,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商人之间短暂的互相利用,不过,这个女人总是能在她的情人身上找到商业的灵感,在香奈尔的冬季作品中,总会发现一点点俄罗斯的味道。
还是男人在影响女人,上流在影响下层,这是永恒的规则。

最可惜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音乐,成了色情与时尚的装饰,全给毁了!
女人终究是女人,她们有她们的作风--莫扎特





香奈儿秘密情史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2009)

又名:香奈儿的情人 / 香奈儿的秘密 / 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的秘密故事 / 夏奈尔与斯特拉文斯基 / 香奈儿的秘密情史 / Coco & Igor

上映日期:2009-05-24(戛纳电影节)片长:118分钟

主演:安娜·穆格拉利斯 / 麦斯·米科尔森 / 伊莲娜·莫罗佐娃 / 娜塔莎·兰丁格尔 / 

导演:扬·高能 / 编剧:Chris Greenhalgh/Carlo De Boutiny/Jan Kounen

香奈儿秘密情史相关影评

ZQ
ZQ • 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