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从来都是承担着宣传意识形态,文化塑造和作为人类镜子的作用,这部大宅门反映得即是中国商业家族在宗法社会里的的经典剧目,通过一部电视剧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的近代史变迁,同时也可以看到导演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
中国古代这种反映虚无主义的文艺作品也特多。
在以中晚唐诸多著名诗人为代表的知识阶层看来,英雄事业、帝王江山、繁华盛世、崔嵬宫阙、文采风流、城市财富的积山盈海等等一切制度文化和经济成就的积累,都是毫不足评的过眼烟云;而只有这些伟大事物的转瞬即逝、一梦成空才是世界的本质特征: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虎为龙亦成空。
 在大量小说和戏剧中(在传统中国,广大下层民众的历史观念和政治哲学主要是在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浸染下形成的),也依然是以对一切制度成就毫不足评的悲叹,来作为总结人物和王朝命运故事的基本理念:
  千年田土八百翁,何须苦苦较雌雄。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
  ......
   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1]。
  在中国古典名著里,也常将虚无主义认作是世界的本质。《三国演义》,开篇便讲“天下大势”变化不定不可捉摸,结尾处“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也是对一切英雄豪杰都注定化为“野草”的感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同样是对任何世间繁华、人生追求都毫无意义的悲剧性总结。
其实,虚无主义基本是中国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少它比那种认追名逐利、修齐治平为最高追求的精神要高的多。因为虚无主义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要死的,亦即生灭流变的,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和很强的反思能力。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正在死亡,而且是每分每秒都在死亡:当你意识到你上一刻的感觉时,它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你的所有记忆都是作为已经死去的记忆浮现在你面前。然而,你的人生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为一种感觉的(比如成就感、被尊重的感觉),所以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一切都是不能持存的。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高考后就抑郁了,因为他发现他努力追求了多年的目标(高考的好成绩)一点都不神圣也不永恒,它所带来的快感竟然那么短暂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会意识到在大学里继续重复高中的模式(比如追求一个好工作)是多么地虚无,所以他抑郁了。“中年危机”本质也是这样。

大宅门(2001)

又名:The Grand Mansion Gate

主演:斯琴高娃 / 刘佩琦 / 陈宝国 / 蒋雯丽 / 张丰毅 / 贾妮 / 张艺谋 / 何赛飞 / 姜文 / 李雪健 / 茹萍 / 李洪涛 / 毕彦君 / 雷恪生 / 艾丽娅 / 张定涵 / 雷娟 / 谢兰 / 

导演:郭宝昌 / 编剧:郭宝昌 Baochang Guo

大宅门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