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打出的这句话,真是很衬现下: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last 15 years has been the highest ever recorded. There may be at least 200 million climate refugees by 2050. 最近十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到了2050年全球将有二亿五千万气候难民。现在WH似火,睁不开眼的闰三伏,“气候难民”,一个新词,我们已经快是了。

地球很美,有赖有你。只是这部电影很闷,看得又累又晕,把纪录片生生拍成风情万种的文艺片,本来立意很好,环保主题,可我仍是忍不住有快进的念头。

画面是华丽的,全是航拍啊,每一帧都可以独立出来当作风景画。影片介绍词“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 想想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还有燃料,却表现出一种近似于常识的理念和生态危机。环保电影如今泛滥,《冰河世纪》都开始融化了,这一部,除了展现地球的风光格外美之外,作为题材纪录片却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可以触目,打动人心。不如戈尔副总统的幻灯片, 也不如一些未来主义行为艺术,保护动物,海洋之类,生动、直接。

从头到尾,始终觉得导演的人文气息偏重唯美而不实用,又大又宏观地想表达些什么,却隔靴搔痒。他拍贫民窟,缺水地,废墟烟尘弥漫,污染严重的沙漠戈壁雨林,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区,充满优越感地高高站着指手划脚自己温吞的理想。他号召,散播乐观和希望,提出问题,却无法解决,其实不过是转嫁出去,自己却劳民伤财地动用那样奢侈的方式去拍一部电影。15年?单单这90分钟的片子,它的影响力又是否足以抵回消耗?落在个人身上要省得省多少年?怎么算环保这笔账,当人和国家在发展中,只能够抽空把眼光放到远一点的地方看一看,有意识地避免极其严重的后果;双刃剑,尽量地小心权衡,却不可能因噎废食,极端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而弃经济于不顾。毕竟我们不怀念古代的原始生活。

环保,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了,用作选举、赚钱,产业,还有大国愚民,其实真正有能力决定这一切的人,多半不看这样的电影。我看了,不过是心里小小地悲观一把,然后,少吃点肉,节约水电,以步代车,避免污染,不换手机电器;其实,平时也一直是这么做。个人环保主义即使到了极限,又怎样呢,不是我偏激或悲观,也并非批判主义,只是觉得这片子不是给我们普通贫下中农老百姓看的。

电影我还是会推介,看一看上帝眼中的地球。毕竟家园很美,风景在目的感动,需要一脉一脉传下去。另外,也可以当不错的英语听力材料来听,用作托福和雅思,或是中级口译,语速流利,清楚优美地道,长难句适中,主题积极。呵呵,职业病。

http://hi.baidu.com/beautifulkapok/blog/item/81d09811cdda22cfa7ef3f28.html

家园Home(2009)

又名:地球很美有赖你 /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 / Home: The Story of a Journey

上映日期:2009-06-05片长:118分钟

主演:Yann Arthus-Bertrand/Glenn Close/Jacques Gamblin

导演:Yann Arthus-Bertrand

家园相关影评

酥酥
酥酥 • home